【大南補選】從飛車邊青到墟市推手 社工李國權參選望為街坊充權

撰文:李慧筠
出版:更新:

李國權來時穿着整齊的襯衣和西裝,把黑髮俐落梳起,戴上醒目眼鏡;以往,T-Shirt、牛仔褲、一條毛巾和一頭啡髮,一直是「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關綜聯)社工阿權遊走深水埗接觸基層的多年標記。今天西裝骨骨的他,已是旺角大南區議員補選候選人,他在大南街上推着街站木頭車,一如當年和區內街坊自發辦「深水埗見光墟」時推着小販木頭車的他。
攝影:高仲明

本來是社工的李國權已報名參選旺角大南補選。

旺角大南區前區議員莊永燦去年11月中離世,議員一席從缺,3月24日大南補選在九龍西響起號角,是為11月區議會選舉前哨戰。被視為莊「徒弟」的經民聯李思敏日前已報名參選,代表民主派出選的「社區前進」李國權亦已遞交報名。從邊青、社工、墟市推手到今天參選區議員,李國權說這八個月的任期委實不長,但承接過往辦墟市的經驗,他希望把區議會議題帶落區內,不只為了解決社區的衛生、醫療和交通,更為了為街坊充權,為一系列社區議題發聲。

九龍西已經補選好幾次,選民想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除了一個能協助解決生活問題的社區領袖,街坊需要一個怎樣的區議員?

長於大南的情意結

李國權和大南區的故事早於多年前開始:他童年時就在大南成長。宛如其他香港人漂浮不定的居住狀態,李家在旺角搬遷過五次,其中三次均回到大南去。他能數出每間太子茶餐廳、每間好吃的餃子店,「我讀基榮小學,在對面街;後來讀聖芳濟書院,又是附近。」

父親在基建繁多的年頭做判頭,他們曾經家境不錯;直至小五左右,父母分離,家庭驟然陷入經濟困難,母親拖拉着他和姊姊生活,賣樓、租屋,流離浪蕩了好一段日子。中學時,李國權沒心機再讀書,外出工作幫補家計,什麼工種都試過:商場清潔、速遞員、餐廳和網吧店員,在那些社會照不見的角落,認識許多同樣面對種種問題的青年。「那個古惑仔的年代,有些人有背景,也有誤入歧途的。」

別看李國權一身西裝,他年少時也曾混沌,望不見未來。

飛車的成長日子 見盡人間邊緣故事

誰也想不到小小網吧帶李國權踏進了社福界,那時時值沙士前後,政府鼓勵青年就業,外展社工到處找尋邊緣青年,已升作網吧店長的他認識了比他大一歲的外展社工天Sir。天Sir邀請他們參加活動,又介紹他到香港遊樂場協會(協會)做青少年服務工作,策劃活動、入校分享。

七年工作,他心裏想着的總是那些被教育制度排拒或不甚望見未來的青少年。「青少年的我,沒有人理我,得靠自己,老實說也覺得沒人會對自己有期望。」但儘管他們不時拒見天Sir,重回幽暗角落過日子,天Sir從沒放棄信任。「世界原來有人不為利益關心及信任你。」

多年的社工服務讓他累積了跟街坊溝通,理解的經驗。
年輕人想改變,但他無法改變出身和背景,於是答應社工後,轉頭又溜掉,其實當年我也一樣。可能,改變處境比改變個人更重要——改變這些家庭和社會狀況,他們才有機會。
社區前進成員 李國權

這個人生轉捩點後來成為他做青少年服務時不斷思考的問題。讀書不成、逃學行古惑、家庭狀況不穩的少年來了,參加協會辦的Break Dance練習,李國權看着這一伙少年想,他們的未來可以怎樣?他死盯着這圖畫的一角,慢慢不得不向後退一步,看見愈來愈袤廣的社會景象。

「年輕人想改變,但他無法改變出身和背景,於是答應社工後,轉頭又溜掉,其實當年我也一樣。可能,改變處境比改變個人更重要——改變這些家庭和社會狀況,他們才有機會。」於是他投考社工,加入針對社會福利保障做倡議的「關綜聯」,輾轉回到旺角工作。

街站木頭車由設計師陳嘉興製作。

擺檔走入午夜墟 推墟市經驗:不能小看街坊

2011年,他與同事拿着一塊布和一堆貨,坐在深水埗午夜墟川流不息的人群裏去,想要了解檔主的需要。「想從街坊的身分,體會他們的狀況。」過往生活經歷令他很能理解街坊的困難——他們或被職場排拒,或出身自單親、破碎家庭,或是長期病患或照顧者,這些人需要通過合法擺賣的墟市找尋資源,並維持生活的尊嚴。當時他們思考補貼式福利以外,有沒有經濟自主的基層謀生出路?「一些街坊堅持不拿津貼,想發揮自己能力,但政府沒給機會。」

之前李國權以關綜聯幹事身分落區,被街坊笑稱為關綜權。(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做得愈耐,愈覺得推動居民充權的工作當中有崗位更適合自己,同時更需要人去做。
李國權

2012年民間團體「深水埗見光墟關注組」正式成立,關綜聯和街坊定期聚會,討論墟市運作、如何顧及區內持分者及抽籤的公平性等等。計劃以楓樹街球場作試點,首先碰壁的是康文署不視「墟市」為康樂場地的指定用途拒絕批出場地,他們遂到康文署抗議,又到處遊說區議員、法團和居民。後來,2015年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終提出希望地區由下而上推動墟市,街坊便在九江街舉辦了第一場受政府及地區支持的見光墟。今天的見光墟已成每季一次、有過百檔主及過二萬人次參與的深水埗招牌活動,成為不少街坊的生活寄托。

墟市工作讓他看見耕耘確實帶來改變。「做得愈耐,愈覺得推動居民充權的工作當中有崗位更適合自己,同時更需要人去做。」於是,他加入由不同社區組織者組成的民間組織「社區前進」,辭去關綜聯一職落區,全力準備參選。

當初,深水埗見光墟也不是一次爭取就換來成功。
區議員要令街坊互動,令他們有社區身分的概念,而不是所有人只跟我有關係就Okay。
李國權

聽街坊說話比派蛇齋餅粽重要

見光墟經驗裏,李國權最感觸於街坊的自發。「他們想搞好屬於自己的墟市,不只着眼於自己的檔口。他們甚至自己call開會!」如同幽暗中摸索到一個按鈕——啪的一聲,街坊嘗試過參與式民主,然後便會互相學習,「開行馬力」。「不要小看街坊。區議員要令街坊互動,令他們有社區身分的概念,而不是所有人只跟我有關係就Okay。有些社區領袖走專業路線,『有咩你搵我,我幫你出聲』。我反而是走入街坊的生活一起找答案。」

身為民主派代表,李國權著重的仍是街坊意見。
我不完全反對蛇齋餅粽,但我反對派完之後街坊完全沒想法。
李國權

當這套想法搬到大南,可以怎做?李國權認為如果當選,要先把區議會議題帶落地區討論,定期在公眾地方舉辦讓街坊表達意見的平台,再把想法帶入議會。「區議員雖是代議士,也不是全代你話事。比起派蛇齋餅粽,把議題帶落區、聽街坊說話才是最重要。」他說。

「我不完全反對蛇齋餅粽,但我反對派完之後街坊完全沒想法。」現時他的團隊在一樣會派月餅和禮物,但強調要有意義,「會鼓勵他們回來服務其他街坊,也會選擇派過剩被扔的月餅,讓街坊領取時帶走社區環保的問題思考。」

他說,蛇齋餅粽要派得有意義。

「生活中改善社區」:針對衛生、醫療、交通

除了他過往常接觸的基層居民,大南也有經濟狀況不算差,但生活難題不少的居民。例如三無大廈缺乏清潔管理,垃圾堆積,街坊常要忍受臭氣污水。「如何從生活改善社區?」這兩年,他鼓勵有能力的街坊參與「不是垃圾站」推動資源回收,趁機和街坊討論垃圾徵費、資源回收政策和社區垃圾的關係;也有身為長者或照顧者的街坊提出,希望改善區內醫療配套和交通。

如果當選,八個月任期的確不足以一一解決地區問題;風風火火後,11月區議會選舉再度逼近。不過,李國權相信倘若當選後把區議會議題帶落社區、推動討論,街坊學習過的公民意識不會消失。「你透過自己參與,慢慢感受,會持之以恆。」

除了面對經濟問題的街坊,也有面對生活難題的人們。
放下成見交流是第一步,做決定時也會考慮不同立場和主張的人。
李國權

九西再補選壓力不少 「放下成見是第一步」

身為暫時為止唯一宣佈參選民主派候選人,李國權坦白說,壓力不少。九龍西先後歷經游蕙禎、劉小麗被DQ立法會議員資格啟動補選,親建制的陳凱欣於投票期時又屢被爆出「掌心雷」、接載長者投票等等新聞,不少人不再信任選舉。這種氛圍底下,大南區補選也是關乎民主派士氣的一仗。「社區前進不是政黨,未必及對方團隊資源充裕。不過我們勤落區,而這一區支持民主的朋友一點也不少。」

上屆民主黨馮文韜和青年新政趙旭光撞區參選大南,李國權相約過兩人傾談,深信非建制派的想法仍有相互重疊的共通點。「想展現誠意跟不同光譜的人去了解大家關注點和動機,其實大家都想改變香港的局面,想更多人參與民主。」如同當年他和街坊辦見光墟的遊說工作,居民、法團、區議員和政府部門,他們一概不放棄,才找到獲共識的運作方式。「放下成見交流是第一步,做決定時也會考慮不同立場和主張的人。」

李國權計劃當選後收集更多街坊意見,帶入議會。
基層彷彿沒路可走,彷彿要認命。但死都唔肯認命,如果認為自己是對的,要堅持下去,不要怕挑戰。
李國權

回到自己成長的大南區,李國權有一堆想要實踐和改變的事兒。以前他鼓勵母親離開待她不好的父親,他想這種不認命的底氣早就少年時期成形。「基層彷彿沒路可走,彷彿要認命。但死都唔肯認命,如果認為自己是對的,要堅持下去,不要怕挑戰。」於是即便他穿上西裝襯衣,也挽着兩年前記者訪問他時的同一個灰黑背包。從邊青、社工、墟市推手到今天參選區議員,他說,自己想做的始終是街坊的生活夥伴。

(截至目前,旺角大南區已報名參選人包括經民聯兼國術導師李思敏、社區前進成員社工李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