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新聞來了】電視新聞增設手語翻譯 聾人組織:踏出一小步
目前香港所有電視頻道中,只有香港電台部份節目,設有手語翻譯。聾人除了看字幕以外,難以觀看電視節目。今年7月3日起,明珠台會按通訊事務管理局的免費發牌條件,開始播放設有手語傳譯的粵語新聞節目,每集長度約25分鐘,方便聾人接收資訊。
關注團體:是為聾人踏出的一小步
通訊事務管理局新聞稿指,在諮詢期間,無綫建議在明珠台提供設有手語傳譯及繁體中文字幕的粵語新聞節目。專責小組留意到明珠台和翡翠台的覆蓋範圍及滲透率相同,此項安排亦可照顧本地聾人需要,故接受無綫建議,並要求無綫實行下列三項規定:
(一) 無綫須於每日下午六時至午夜十二時之間,在其綜合英語頻道(即明珠台)播放一個不少於十五分鐘設有手語傳譯及繁體中文字幕的詳盡粵語新聞節目(手語新聞節目);
(二) 如手語新聞節目當中某些環節已有文字顯示,或在某些情況下因技術限制而令提供手語服務不可行,則無須提供手語傳譯;
(三) 就手語新聞節目的手語傳譯表達手法而言,有關的手語傳譯必須清晰可辨,讓觀眾清楚看見。
關注聾人權益的民間組織「龍耳」將派翻譯員為新聞節目翻釋,機構馮主任表示,現聾人其實難以觀看香港電視節目,即使電視節目普遍有中文字幕,但字幕轉換速度很快,聾人使用的手語屬視覺語言,與閱讀中文在文法上並不相同,因此他們未必能在短時間內理解字幕之意思。
雖然香港早在2008年已列入《國際殘疾人士公約》適用範圍,電視節目卻一直未見有相關措施,甚至連緊急、特別新聞都沒有手語翻譯,聾人只能收看某一兩節目,資訊量、資訊來源其實十分有限。在部份國家如台灣,就有專為聾人開設的頻道,全天候翻譯內容。
過往,「龍耳」觀察到聾人在生活上的障礙,自己開設網台「龍耳電視」,規模卻始終受到資源限制。馮主任形容今次的措施是「為聾人踏出一小步」,「每日有多25分鐘,始終可以睇多好多嘢,知道多啲資訊。」同時,他強調這只是一個開端,「雖然不清楚為什麼無綫把手語翻譯加在明珠台,不過始終是個好開始,他們亦有在其他頻道及媒體宣傳這消息,有需要人士應該會留意到。下一步希望其他中文頻道的新聞以及緊急、特別新聞報導,都會有手語翻譯。」同時,他認為聾人不僅需要看新聞、接收資訊,更希望電視劇、娛樂節目等都能逐步增設手語,並以此為長遠目標。
聾人面對讀書、就業、學習手語、翻譯員不足等問題
其實,除了電視節目以外,香港對聾人的其他支援,又是否足夠?
據2014年統計署數字,香港有逾15萬聾人,當中4萬人年齡為65歲以下,他們失業率高達6%,遠超香港當時整體失業率的3.7%;70年代香港曾經有13所聾人學校,現在卻只剩下一所;2017年2月,有立法會議員爭取將手語列入官方語言,結果遭否決;由香港復康聯會、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和康復諮詢委員會共同設立的《香港手語翻譯員名單》,2018年最新版本顯示,全港目前只有63位手語翻譯員;2012年,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審議報告曾指「香港沒有正式承認手語的重要性,有聽力障礙的人難以獲取資訊」。
新聞節目增設手語翻譯固然重要,但香港聾人所面對的,又豈止有着這一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