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手沒腳的我】無四肢老人用手指骨寫五千字自傳:想鼓勵同路人
因為一場重病而「沒手沒腳」的富有伯伯,走過鬼門關,但迎來卻是一條漫長的復康路。一個七旬老人,要重新學習走路、學習生活自理,殊不簡單,他要用盡方法消除因為肢體殘障帶來生活上的種種不便。過程中除了靠自己,家人、日間護理中心及物理治療師的鼓勵都很重要。
富有用了兩年時間,現可以不用任何儀器的輔助下,走平路、走斜坡,家人放心讓他一個人住,任何家務都難不到他。「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開心真的會好開心,只有我自己開心沒有用的。」成功擺脫肢體障礙之後,他更用右手手骨,在平板電腦寫下五千字自傳,出書鼓勵更多傷殘人士。
攝影:鄧倩螢
陳富有因病失去了兩邊小腿和雙手十隻手指。完成手術初期,他以輪椅代步,在睡床上鋪上竹蓆,用兩條小腿學行,行得太多,竟把竹蓆都磨穿了。
之後他獲社會福利署轉介,到翠林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接受復康訓練。他在中心看到一個會員,雖不良於行,但可以用柺杖行斜路,又會跟人交流,他在心中想:如果學到他就好。
於是第一步,他想自己學會穿每邊重7磅的義肢。「如果不做,不能行路、不能做其他事,要其他人幫。若我可以做到穿到,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
傳統安裝義肢方法是先穿上襪,再穿上膠套,再用手將下肢套入義肢內。但富有不能用傳統方法,因為他一雙手無法抬起義肢。他唯有先穿上襪,自己再靠向牆身,嘗試站起以直立方式穿入義肢。以往他要摸索位置和角度,沒有半小時都穿不上來,又會因為安裝錯誤,令義肢掉下來。現在,工多藝熟的他大約用五分鐘,就可以穿上義肢。
一條粗橡筋 無手指也可用手機
裝上了義肢,不代表懂得走路。別人學行,可以用步行儀器輔助;但他因為沒有手指,不能抓實輔助步行儀器學行,常常跌倒受傷,連物理治療師都沒有方法。「人到絕景真的會想很多方法解決。」
富有叫女婿幫忙,將家中的鐵線衣架扭成適合他手勢的把手,安裝在儀器上,再包上海綿和膠布,就可以用得到。截肢七年後的今天,他出入早已改用更方便輕巧、俗稱「單手四腳叉」的單邊柺杖,只是同樣地在柺杖上也加上自製的把手。
為了不想麻煩其他人,自己可以照顧自己,富有在日常生活細節上要重新思考和適應,用自己方法做到以往一樣可以做到的事。例如富有現在也有使用手提電話,但因他的手骨,抓不住平滑的電話,他在妹妹幫助下,自製了一條粗橡根,當要使用電話時,就用橡根箍實他的左手和電話,那麼他的右手就可以按屏幕。
富有現為獨居,自己在家中可以煮飯、打掃、晾衫,甚至簡單針黹都沒有問題,只是需要放慢一點來做。「我出街或回家後,只需要做一個動作,『爸爸回來了』,女兒就會放心。」
雖然復康情況理想,但復康治療現時仍沒有停止。富有每逢星期一、三、五都會來到翠林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每次由早上9時留到下午2時。在上午,富有會做90分鐘的運動,如在兩邊手腕綁上共10磅重的沙包,做3組、共500下的手部提拉的動作,以訓練手臂負重能力;下肢加上5磅沙包,做250下提高的動作,以訓練膝部肌肉;此外還有推波、俯臥撐,為了訓練腰部和平衡。下午,其他院友吃過午飯後會選擇睡覺休息,但他不會,他至少要在中心來來回回步行一小時,增加運動量。
復康之路每半年就有一個大進步,成果異常顯著,加快了富有的鬥心,所以他很積極用心做運動。即使他早就行得走得,還是一直堅持鍛練身體。
用僅餘半根手指骨 手寫自傳
出院不過是兩年,富有已經可以走平路,現在更能走斜路和樓梯。「我常常都會走出去,其實我都很忙的,一、三、五回中心,二、四、六找兄弟姐妹。」這位七旬老人有時走路比年青人還要快,有時他會特意由土瓜灣行路到紅磡飲茶,又會和女兒到城門水塘行山,「行了兩個多小時,很開心。」今個暑假,他又再一次和女兒去旅行。
人生無常,他沒有細想將來的路還可以走多遠,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其他殘疾朋友,「我感覺到,絕大部分肢體有殘缺的人,他最難克服的是自己那一關,他感覺自己站起來都沒有力,不會做到。」
受到女兒鼓勵,富有參加了長者安居協會的「長者生命故事計劃」,自己出版了一本書,回顧患病前後的心路歷程。富有只用一晚的時間,用僅餘的右手大拇指的半根指骨,在女兒在他入院時送他的平板電腦,一筆一劃寫下了五千字。富有沒有讀過太多書,揮手能寫下數千字是因為有太多感受,「腦海裡充滿了整個過程,我其實不需要多想,只是重複過程。」
他將書名定為《我做到喇!》,他希望以自己重新站起來的經驗,鼓勵殘疾人士不要放棄。他做得到,其他殘疾人士一樣可以站起來。「今日能夠行五分鐘,第二日能夠有七分鐘,再過些日子就有十分鐘。我行得第一步,可以練到行第二步,有這樣積極、嘗試態度,可以創造奇跡。」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早前獲半山區扶輪社捐贈80部平板電腦,成立長者平板電腦圖書館。連同翠林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在內,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豁下5間日間服務中心、2間院舍,共500多名老友記可以受惠。計劃在6月中推行,預計下一階段可以推廣至東九龍區的長者地區中心所屬會員使用。
扶輪社先在每部電腦預先安裝29個應用程式,包括遊戲、認知訓練及視頻媒體,再安排本為「邊青」的青少年義工培訓中心職員教導長者使用平板電腦。每位長者可以排隊輪流借用約一小時,或者借回家過夜與家人一同使用。中心希望透過平板電腦,可以讓長者擴闊社交圈子,以及訓練應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