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西貢漁民何以多關節痛?區內樓梯多、行到婆婆腳趾尾麻痺
捉魚的人在船上要紮行個馬,站不穩跌落海就失去一條命,腳對他們而言曾經那麼重要,支持他們航行到汪洋大海去。大埔的漁民說,以前每當炎夏上岸賣魚,因為沒穿鞋,他們在熱辣辣的地面每走一段路,就要走到海邊浸一會冷水,再走下一段路。
西貢對面海這邊的漁民老去了,在這山坡村落的好幾條長梯上,他們腳上有鞋但手裡多了柺杖——昔日讓他們在水上求生的腳腫脹變硬,每走一段路,就要喘一會再走下一段路。到底是生硬的腳,抑或不好行的樓梯,令他們不再輕言出門去?
(攝影:鄧倩螢)
約50年前政府要興建西貢萬宜水庫,在那水域居住的200隻漁船漁民被遷往對面海山上的村落。上集訪問提到對面海村多年前建成,不少樓梯設計已經無法符合今日的建築標準(見另稿)。逐水而居的人埋岸後慢慢老去,來聽聽他們一雙腳的故事,他們需要怎樣的樓梯和怎樣的社區?
十三妹 95歲 伯多祿村
𠵱家我行60幾級樓梯去搭小巴,斜路真係好難行,無扶手行唔到呀,最驚仆親!先前我係街市生果檔仆親,一仆,成個瞓係地下!
「我左眼唔好呀,望住你濛咗一片。95歲啦,個仔都72歲,我仲有11個孫、11個息(曾孫)。呢度對面海都幾乎住哂漁民,我同佢哋由出世識到依家囉。
以前晚頭七點幾出海,朝早八點收工,之後仲要斬柴攞水梗辛苦,又要上山曬網、曬魚,一日到黑都企喺度,從來唔坐低。一係就踎低開飯,啲餸擺係地下食,隻腳都要用力。
十幾年前隻腳痛,痛到腳板底麻痺行唔到,我兩個膝頭哥排期排咗一年做不鏽鋼(關節置換手術),做完唔痛,不過做完都無漁艇啦!我有50年無攞魚囉。
𠵱家我行60幾級樓梯去搭小巴,斜路真係好難行,無扶手行唔到呀,最驚仆親!先前我係街市生果檔仆親,一仆,成個瞓係地下!年紀大啦,都想呢區改善吓,行到半路有嘢坐下,或者有電梯上,唔使咁辛苦。」
十五 80歲 明順村
當然想呢頭改善一吓,變得好行啲咪好!你問我行幾耐出到小巴站,我慢慢行都唔得閒睇時間啦!
「呢度係唔方便㗎,出街要上斜坡、行樓梯,攀住欄河,另一隻手拎住街杖篤篤篤就最實際。想飲茶係咁㗎啦!
以前我哋攞魚要紮行個馬,企唔好分分鐘跌落海!去滘西洲、大浪西村捉池仔交去鹽田買,𠵱家客都冇啦。仔女都唔做呢行,夜晚夠咩瞓呀?
5、6年前我發覺膝頭好痛,一行就痠痛,腳趾都痺埋,搵嘢搽吓就算,無登記做手術。怕麻煩仔女,又唔想開刀。𠵱家膝頭哥瘀一撻撻,唔知呢,應該係有風入腳。唔知係咪以前浸鹹水多,隻腳好易痕,睇西醫無用,用薑磨腳驅風舒服好多。
當然想呢頭改善一吓,變得好行啲咪好!你問我行幾耐出到小巴站,我慢慢行都唔得閒睇時間啦!」
初五 80幾歲 輋頂村
腳軟咋,無嘢,雨天隻腳就痠㗎啦。
「舊年係白沙灣落船仆親,批走咗塊皮!腳軟咋,無嘢,雨天隻腳就痠㗎啦。我哋屋企有12級呀,落樓梯右邊膝頭唔夠力,我貼咗藥貼,隻腳涼涼地,行路會好力啲嘛,沖涼個時搣咗佢囉。」
袁生 88歲 伯多祿村
袁十三 74歲 明順村
天冷踩落地下,我成個腳板都會麻痺。我個右膝頭跌過,係咪有少少變咗形?
漁民的腳老化更快?
在對面海到處打聽漁民故事的明愛西貢社區發展計劃社工發覺,漁民的膝關節腫脹,「教街坊伸展的導師說,老人家的膝頭哥受壓太多,生實咗、變硬哂,所以佢哋會避免屈曲膝頭行,而係用成隻腳行路。」社工張雪芹說,有些人會選擇做膝關節置換手術,像十三妹,但手術有風險,老人家不敢輕易下決定。社工們不肯定,他們的腳的老化得同齡人快,會不會跟以前生活和作業有關?社區計劃希望之後有撥款去研究漁民的腳。
關節置換手術以鈦金屬及纖維膠做的人工關節,代替磨損膝關節,手術需全身麻醉。
對面海街坊期望社區更加多友善設施,例如資助不同有需要的社區購入、研究樂齡科技,傳統方法可能是向政府部門反映,張雪芹想與此同時和街坊一起去思考,如果社區是自己的家,點樣為之好住?一些在香港仔的社工就在樓梯之間安裝了可拉出的櫈讓有需要的人中途休息,老人家反應正面,不過很快政府又要求他們拆走,櫈暫時只能是游擊的社區實驗。「未來我們會聚焦改善這區的樓梯易行度,也去研究社區空間的規劃,這需要和社會建築師的合作。街坊可能覺得講政策好無力,但就當是規劃、設計自己的家,這樣去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