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日記.四】52歲躁鬱症患者:出院後入教會 但無親人觀禮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五月時的Gary和十二月時的Gary,仿佛是兩個人。
五月時他質疑醫生所開的藥,甚至覺得有人逼害他。記者每次去探病時,他總是滔滔不絕地訴說自己的苦況,極少聆聽。十二月時,他不再覺得有人逼害他了,年中出出入入醫院都只是意外。他每天自己一個騎自行車、吃串燒,自得其樂。他這一年的跌宕,都只是高山低谷的另一形態。
撰文:麥佩雯
攝影:吳煒豪

上集:

(以下是Gary過去一年間的經歷,記者整理採訪資料後以第一身的日記形式書寫。)

7月初

我覺得有人逼害我、有人故意開那顆紫色的藥丸給我吃、不讓我出院,因為當年我住在葵涌醫院時,曾上電台大爆院內賭博或虐待等黑幕(經記者查證找不到相關紀錄)。那些醫護人員一定是乘機報復了。

在瑪嘉烈醫院的這兩星期,我主要治理生理上的各種免疫系統失調病徵,偶然往看眼科及皮膚科。還有一個好處是沒有人監督我一定要吃那顆紫色的藥丸。我把它們偷藏起來,塞給前來探病的記者,著他們要跟進這項醫療事故,替我討回公道。

還在醫院的時候,我覺得有人逼害我、有人故意開錯藥不讓我出院,因為當年我住在葵涌醫院時,曾上電台大爆院內賭博或虐待等黑幕。

8月

生理上的敏感大致治癒,我又被送回葵涌醫院。我見到不少「老朋友」,其實我們或許算不上朋友,多年以來我已無法和他們對話,只是我出院後曾經買些東西回醫院探望過他們。他們是怎樣的?說出來你們一定不會相信:「這個世界哪有人是這樣的!」但事實就是有。他總是在地上爬行,每走兩步就會叩頭一次,但又不會攻擊人,醫護人員倒沒有綁住他,但可以說是已經不理他。這次再見,他沒有再叩頭了,只是呆呆的坐在椅子上,和他說話也沒有反應。聽說他的家人們全都移民了。

除了舊朋友,當然也有新朋友。30個大男人共處一室,難免有些磨擦。有時我在病房內開收音機,有些紋身漢室友嫌我太吵,一言不合竟然打我。看護員馬上把我們分開,我受傷要求報警,因此又回到了瑪嘉烈醫院急症室一小天。回到葵涌醫院後,看護員曾安排我入住隔離病房數天,但因床位所限,數天後我又必須回到大房間。真是困獸鬥的感覺。

8月28日

醫生終於調好藥量,我可以出院了!我整個人變得平和多了,不再覺得醫生故意開錯藥、不再覺得有人逼害我,副作用可能都只是意外吧。

還有,男子漢不記仇,我和那些紋身漢沒再打架了,也算是有好好道別過才離開。我甚至在病房裡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他是個青年才俊,入院前從事金融業的。我也曾從事金融業,因此總聚在一起研究股市升降,特別投契。我們記下了各自的電話號碼,日後再聯絡。

出院後,年尾我正式轉會加入教會,很開心,終於成為他們一份子。可惜的是,我發了邀請函給哥哥及子女,但沒有親人來觀禮。

12月尾

出院後,我回到大埔宿舍居住,幸好他們還留著我的宿位。回到日常生活,我仍是忙著以「精神康復者聯盟」主席的身份為同路人爭取櫂益。

錢暫時還夠用,因此沒有當餐廳侍應了,只是偶爾去當當「臨記」應付宿舍必須工作的要求。當「臨記」挺好玩的,劉德華劉青雲等大明星都和我拍同一幕戲,厲害吧。我對錢沒那麼渴求了,出院後不再研究炒股。可能是因為看聖經時有句經文觸動了我吧:「……我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哈該書2:7)只要追求祂,自有財寶會運來。

我又回到大埔醫院覆診,這已經是我一年內第5個主診醫生了。他減去我服藥的份量,所減的主要是治療皮膚敏感的藥。他也說自己進取。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位願意減藥的醫生。因為減藥後我不再那麼容易有打嗑睡及口乾等副作用。

12月25日

年末又是一堆大時大節。我聖誕節和除夕都是自己一人在大埔宿舍渡過。沒關係,我樂趣可多了,共享單車才$3一小時,我可踩上大半天,由中文大學踩回大埔。晚上則吃吃串燒。大埔也有聖誕燈飾,我一個人也可自拍。

和哥哥偶爾吃飯喝茶,但是我入院時他剛好去外國旅行了。其實我和前妻育有一子一女,但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我就住院,實際相處時間不多,他們和我不親也正常。但讓我很感動的是,這次我在醫院裡和紋身漢打架後送院時,兒子竟然來看我了。我視為因禍得福,是驚喜及禮物,但不是必然。現在他們都廿多歲了,有自己的世界,我不會強求他們經常來看我。我一個人也很快樂。

12月30日

這天,我正式轉會加入教會。很開心!終於成為他們一份子!可惜的是,我發了邀請函給哥哥及子女,但沒有親人來觀禮。

2018年一定會更好的,我咁叻,有咩捱唔過。

(鄺志輝Gary,52歲)

這次我在醫院裡和紋身漢打架後送院時,兒子竟然來看我了,很感動。2018,我想我會過得更好。

精神科專科醫生莊勁怡曾在公立醫院精神科工作約十年,她指一般情況下,求診者不會無故被轉換主診醫生,「除非搬家、入院、或是原本的醫生已經離職。」她指出,轉醫生及轉藥物是兩回事,頻繁轉換主診醫生也不一定影響醫療質素,相反求診者可聽取多些不同意見:「在公立醫院體制下,新醫生也可查閱求診者的檔案及服藥記錄;如求診者正在服用的藥物效果良好,新醫生也會開相同的藥、用相同的治療方案。」
她指若求診者不滿意醫生所開的藥,應盡快向醫生反映、尋求雙向及坦誠的溝通,又可在每次覆診前先把疑問寫下,把握求診時間向醫生查詢。但不建議求診者自行加藥、減藥或停藥,因有過量服用及復發的風險。
若懷疑因藥物突然感到不適,在緊急情況下可考慮到急症室求診,急症室醫生向精神科醫生諮詢意見後,可能會調較藥物,甚至安排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