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都異想.一】北角皇都戲院搞賀壽展 活化古蹟Second Life
說到香港的古蹟保育歷史,北角皇都戲院這一章可謂峰迴路轉。民間團體奮力發聲,逼使古物古蹟辦事處正視其歷史價值,並最終在2016年底成功爭取「跳級」,獲古物諮詢委員會將它由三級歷史建築,調升為一級歷史建築。整個過程的「推手」、文化旅遊社企「活現香港」,在成功「保」住皇都後再問:如何「育」它?
他們花了不及一年時間,構想以展覽形式,將活化皇都的議題,重新帶入社區,提早「出手」掀起討論。他們希望「拆咗佢,起高啲」,不再是街坊、業主,甚至發展商,面對歷史建築的唯一思路。
搞大皇都賀壽?這個由文化旅遊企業「活現香港」舉辦的「皇都有落!勁過65展覽」,卻沒有為皇都戲院再來前世今生的回顧。因為這一部份,早在2016年得悉皇都戲院大廈遭發展商收購後,他們為保住這座本地獨一無二的單幢式戲院建築,撰寫「舊皇都戲院文物價值評估報告」時已經做過——亦正是這份20頁、具說服力的報告書,成功保住皇都,使它由三級跳級為一級歷史建築。
然而,收購沒有因為評級的跳升而止住。現時皇都鄰近地段,有八成業權已被收購,他們形容「強拍或賣盤勢在必行」。所以,他們的步伐也沒有停止下來,「保」住皇都後如何「育」它,正是這次展覽希望推動的一次社區腦震盪──為皇都構想它的Second Life。
拆咗佢,起高啲?
「香港一向講收購舊建築,模式都是拆咗佢,起高啲。」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說,既然這城市留得住這座具標誌性建築,它將來亦應該成為一幢對外開放、有生命力的建築。所以今次展覽說是「賀壽展」,內容卻非回顧,重點在展望──他們找來4個建築師團隊,構想未來皇都的用途,為它賦予Second Life,方案會讓公眾討論,月底更舉行工作坊,他們透過區議員邀請北角區內街坊出席,同來構想皇都的未來、北角的未來。
「我自己不是懷舊的人,我會向前看。若想皇都長命百歲,今天要做些什麼?你想皇都可以變成點?希望與街坊一齊做個向前看的腦震盪。」陳智遠說。
提早出手
皇都「升級」未及一年,已有這場展覽兼社區參與的企劃,都是歷史給他們的啟發。當年成功保住皇都那份建築評估報告,正是由活現香港創辦人祁凱達(Haider)與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Wendy)合力撰寫,激發他們的是2015年,灣仔同德押被拆一役。
「拆前三星期,有保育人士爭取保留,古物諮詢委員會開過會談評級提升,但結果得個吉。一個月後,(同德押)灰飛煙滅。那一役對我打擊好大,記得當時古諮會主席說,民間發聲太遲。這番話係唔好聽,但沒說錯。」Haider自此明白到,及早發聲是關鍵。
「之前民間保育通常爭取不清拆或評級高一些,然後結果只有得或唔得,整件事就完。但今次我們想行多幾步,諗埋佢嘅將來。」Wendy說,4個建築構想有運動中心、長者真人圖書館、靜觀中心及有機耕種等,都是創新而可行的business plan。「其實活化有好多玩法,好鍾意他們4個方案,都是天台有嘢玩!」
條數點計?
創意與情感投入,難不到許多關心保育的人。但「落地」更是這個團隊給自己的要求。所以今次找來地產分析師麥志樑(Ron)加入他們一夥,為皇都方案「篤計數機」。而Ron對保育的啟蒙,同樣來自同德押。
「自己做地產,看到同德押的地盤那麼窄,心想起幾十層樓高,其實放入電梯,成幢樓都好唔實用?見佢拆時都覺得,若有機會推一些proposal給業主,可能有機會傾。」Ron說。
傾什麼?就是傾一些街坊、業主等不同持份者都接受的多贏方案。「若政府可讓步、業主少少妥協,其實可以做到能夠保育皇都的幾贏方案。」例如,皇都用地本身有建築限制,如高度限制、要預留通風廊等。Ron與夥伴們計算過後,發現若政府能放寛一些建築限制,讓餘下的可建築樓面面積撥往一邊,內部空間實用一點,既省下建築費,租金收入未必會減少。清拆,未必是唯一的選擇。
「我們的目標是讓正在收購的業主知道,要他們留戲院,絕非強人所難,而是有可能性,應該考慮。」Ron說。艱深的數字會在展覽內化身為「懶人包」,讓公眾了解。
與其說是展覽,今次他們想展示的,更是一場保育實驗,一場希望跳出「抗爭」框框的保育實驗。「我們嘗試做一個平衡,攤晒啲嘢出來。任何一個有品味、識貨的人都會知道,唔留,是個很不明智的決定。」陳智遠說。
INFO 「皇都有落!勁過65展覽」 日期: 2017年12月11至26日 時間: 早上11時至下午7時 地點: 北角堡壘街18號Connecting Spa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