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何方.五】空置公屋、政府宿舍 市區不乏地可劃為中轉屋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市區中轉屋即將清拆,影響猶如骨牌效應。除了波及石籬中轉屋居民外,面臨清拆的寮屋、天台屋、違規劏房及工廈劏房住戶的安置措施亦受影響。政府常以屯門寶田中轉屋的3,604個單位作擋箭牌,卻未曾從市區居民的生活需要出發,檢討現有過渡性房屋的政策。
(此為周報【清拆戶逃離記】系列之五) 
攝影:吳鍾坤

【家在何方.一】警棍盾牌下 清拆戶流落收容中心中轉屋尋安穩

【家在何方.二】偷竊拆燈仍留守  工廈住客望能有真正體恤安置

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團體及社區工作部服務幹事方志睿過去曾多次強調,他們並非要求興建中轉屋,而是希望政府考慮撥出現時位於市區的空置公屋或閒置地方,作中轉房屋之用。過去多年,政府常以土地資源緊絀為由,忽視了社會對過渡性房屋的需求。到底現時是真的缺乏這類空置單位,還是政府視而不見?

按審計署於2013年公布的報告指,截至同年3月,共有12,471個空置公屋單位,當中不可出租的空置單位有4,370個,有815個因「運作/管理原因」而抽起不編配;而可供出租的4,137的空置單位中,有超過兩成(887個)空置一年或以上,而當中超個一半(470個)更沒有納入特快公屋編配計劃。雖然房屋署或審計報告均沒有提到空置單位的地區分布,但據報告指大部分高樓齡屋邨均位於市區,相信部分屬市區空置公屋。

【家在何方.三】劏房家庭提心吊膽再租非法工廈:根本無處容身

【家在何方.四】房署搬龍門製空置假象 市區中轉屋遭逐一清拆

安置大廈單位七成丟空

除了空置公屋,審計署亦於2014年檢討政府部門的過剩單位,發現五個部門共有498個宿舍仍然空置。以房屋署七棟員工宿舍為例,全數均位於市區,包括石硤尾、李鄭屋、觀塘等,共13,584個單位全數計劃重建為紀律部隊宿舍。我們不禁會想,當中是否沒有空間用作房屋用途呢?

根據立法會財委會的文件顯示,過去五年,產業署將29個政府物業交還地政署再發展,當中僅有一個物業的土地興建公屋,21個予商業或教育機構等用途,還有七個仍未規劃,空置的時間又是幾多個十年呢?再者,本土研究社日前發現由市建局管理的安置大廈空置率高達七成,有350個單位丟空。四棟大廈均位處市區,目的是給受重建項目影響,但不符入住公屋資格而有臨時居所需要的租戶。由公屋到其他物業,均不乏市區空置單位;政府所欠缺的,似乎只是行動力及以市民需要為先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