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宿者宿位供不應求 民間組織覓平單位租給無家者:沒居所難搵工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26歲少年Ben有晚被細佬趕出家門,找社署求助,最後獲安排入住露宿者救濟宿舍,他問自己何以被歸類為「露宿者」?本身是社工的他翻查自己合資格的服務,確實只有「露宿者之家」能收容他。他因超齡不能入住青年宿舍,不少庇護中心亦只接受女性或55歲以上的男士入住,政府的單身人士宿舍又長期不夠床位,像他這種因一夜「家變」突然無家可歸的人,何處容身?
關注露宿者議題多年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說,目前香港沒有露宿者政策,無家可歸的人不是瞓街,就是成為「露宿者」入住收容中心或宿舍,這些床位長期供不應求,通常亦僅能住幾個月就要離開。他透露目前正在接洽一些良心業主,讓無家者以廉價租金和較長居住年限租用居所。

上回提到,Ben的母親帶着他打工4年的積蓄離港醫病後,他細佬絕情地趕他出家門,Ben幾乎身無分文住進露宿者之家:【無家可歸的社工】被家人趕走 26歲住露宿者宿舍:自覺潦倒 

無家可歸的那夜,有中年室友問他:「嘩,乜𠵱家連你呢個26歲年輕人都住進來,香港發生咩事?」他說當時別無他選:「社署社工幫我致電全港各區的露宿者宿舍,由近我的新界西至九龍,最後就只有灣仔這間露宿救濟宿舍有位收容我。」

露宿者無家致惡性循環

現時25歲以下的無家少年少女經社工轉介可入住協青社、青協等青年宿舍,但像Ben這類「超齡」少年,雖同樣屬無家可歸,但主要由明愛、救世軍和香港露宿救濟會,在社工轉介後,提供免費的暫住宿位。

現時香港有約13間露宿者臨時收容中心及市區單身人士宿舍,主要由明愛、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博愛醫院和仁濟醫院等幾個機構提供;位置多在深水埗和油尖旺,荃灣有一間,港島區則只有Ben入住灣仔的露宿者之家。

灣仔這露宿者之家是現時仍有床位的宿舍,但有組織說不少露宿者覺得瞓街更自在,無需被規定出入時間。(張浩維攝)

Ben入住的灣仔露宿者之家分別有46個和30個男女床位。他指着對面聖雅各福群會總部在灣仔李節街的單身人士宿舍,那裏有40個宿位,但只限55歲或以上男性,即使需要繳交租金及按金也長期爆滿。「其實對無家者來說,可能有張床能躺平已經滿足,總好過睡麥當勞。」

以Ben在灣仔露宿者之家認識的室友為例,他們其實並非「露宿者」,最多只是無家可歸或有家歸不得的人,比如他們剛放監、吸過毒或有過賭癮、破產,卻被家人離棄、或不想拖累家人,便成了「露宿者」,住進這些宿舍和收容中心。「他們為自己的遭遇自卑,不會瞓街,只想躲在宿舍一角,在沒人看見的空間裏過活。」Ben說。他亦發覺社會給予這班「露宿者」很少機會。「他們每次想找工作改善生活,會歧視和不接納,這讓他們對生活絕望,一直墮入惡性循環--失去工作動力,再次吸毒欲忘卻現實,或再去賭錢,想以小搏大,結果還是一直飄泊流離。」Ben說。

露宿者問題愈益嚴重 反映房屋問題?

關注露宿者多年的民間團體社區組織協會(社協),幹事吳衛東說如Ben的情況,會被安排往露宿者收容中心或單身人士宿舍,「雖同樣屬家庭問題,但由於他不是婦孺,不能入住芷若園那類的庇護中心。」很多像Ben這樣突然有生活或家庭問題的人於是也被稱為「露宿者」。

根據社署數字顯示,全港露宿者數目持續增加,登記露宿者由2012/13年時的595人,增至去年底的908人,增幅達五成三,當中香港及離島區的露宿者數目更在五年間增加兩倍。但社協聯同其他組織估計,因露宿者能流動「搬家」,實際數字可能更多。社協在2015年的「全港無家者人口統計行動」中,發現當年全港已有1,614名露宿者,組織相信此數目近兩年有增無減。

露宿者四處漂泊,社協認為政府應進行「全港性無家者人口研究」,正視露宿者問題。(余俊亮攝/資料圖片)

在社協的統計數據中,港島區以灣仔和北角最多露宿者;不少傳媒報道例如在跑馬地黃泥涌道行人隧道,近年就有大量露宿者寄居,甚至連柴灣墳場也有他們的踪影。

吳衛東指,本港一直沒有露宿者友善政策。「政府對待他們就只有燒毀他們在橋底或街頭的家所,例如早前的通州街天橋底大火;又唔起返啲床位畀佢哋(意即沒有改善安置政策)。」

他指露宿者面對住屋只有三條路,分別是入住宿舍、領取綜援租板間房床位,及輪侯公屋。「輪公屋就不用考慮,跟現時的計分制度,單身的露宿者30歲要等26年才能上樓。他們若自行租單位或床位,通常僅能租到一個無窗的床位,雖有瓦遮頭但又侷又熱又虱患,住得衰過瞓街。」因此,吳衛東說不少露宿者會重返街頭,他4年前計過,他們「再露宿」的次數平均2.8次,至今年是4.4次。「這反映租屋和經濟負擔或是他們要面對的問題。」

吳衛東認為:「露宿者即使獲住屋支援,我不覺得他們的居住環境較其他人低下或無要求,他們一樣可以住得好啲。」(陳焯煇攝/資料圖片)

吳衛東指,一些露宿者根本無法負擔環境較好的劏房的租金,比起入住宿舍,亦覺得瞓街較自在。「那些宿舍有早晚開放時間,幾點閂門,幾點先可以出門,露宿者多是打散工,做不了通宵的工作或酒樓早更,故住宿舍對他們生活工作有限制。」

民間組織自置露宿者單位正湊裝修費

他透露目前正與社協其他社工聯絡一些良心業主,在九龍區覓得幾個單位,可望部分露宿者能以廉價租金入住。「但我們需要幾十萬裝修費,又要請人管理,需要申請基金才夠,但過程通常需時很久,希望申請到推出。」

吳衛東計劃這些新單位能提供基本電器和傢俱,露宿者最長可住三年,待他們生活和工作穩定、有能力租其他屋才搬走。他指不少無家者因過着流離生活,很難找到穩定工作,亦不時被僱主歧視。「我們想為這些露宿者搵工,希望個僱主會請有案底的人,亦可以借糧、參加我們的計劃儲錢、安頓和自理好生活後,才夠生活費租屋上樓,出到嚟貢獻返個社會。」

Ben經歷過這段無家的日子,終明白露宿者問題不止是他們的住屋問題,而是社會有否接納和給予他們自力更生的機會。(張浩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