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高登、輸在起跑線 豎琴女生:我不是女神
「哪有女孩不想有溫柔不吃得苦的形象?」認識Yany是因為她是我女兒的豎琴老師,第一次試堂已被她的氣質懾住,心想難怪侍個小女孩(包括家長)都想學豎琴。幾堂以後孩子回家拿着針,邊哭邊着我替她刺穿指頭上的水泡,看來要駕馭這枚天使的樂器,似乎並不是「有樣就得」。
攝影: 陳嘉元
場地提供:Hong Kong Harp Centre
鳴謝:Jubal Music
輸在起跑線
Yany 9歲開始學習古箏,直至中五畢業一心考進演藝學院,可惜考不上,工作了半年後再考才考上,除了主修古箏,學校要求多選一件副修樂器,由於中樂團中調性上偶爾需加入䝂琴,當年䝂琴仍屬冷門樂器,學校亦提供樂器作練習,面對這夢寐以求的「女神之物」,Yany豈有抵抗之力?第一次接觸豎琴,她顯得戰戰競競,因為知道琴很貴,上課地點很冷,她穿了件小外套,老師第一時間着她杷外套除掉,因為拉鏈有可能刮花琴身。
在學期間,Yany創了兩個先例,第一就是後來改為主修䜿琴,從中樂系轉到西樂系,當中牽涉很多學校行政和系主任角力;第二就是以往一直要等上一個豎琴學生畢業,第二個才有機會入讀,但她轉校時師姐還在。Yany說她屢創先例,但並不代表自己有何優勝,反而因轉系直接轉到學士學位,但中西樂器史卻是兩碼子的事,她追得很辛苦。落後於起跑缐,Yany從不敢跟人比較,只好不斷練習,但問題也接踵而來。「學校的練習室在演奏廳隔籬,星期日多不能練習,晚上有節目又不能練,於是向學校申請免息貸款買琴,從批核申請到琴抵港花了很長時間,離畢業還款期只剩一年半,換言之即是十八個月內要供完19萬的貸款,我節衣縮食到那個點,加上從早到晚出外教琴,好不容易才叫做供完,比供樓還要慘。」
在婚禮中演奏,通常客人第一句問豎琴姐姐靚唔靚先?唔靚就唔用。
始終還是外貌協會
當豎琴手,年輕一點的確比較着數,豎琴經常被標榜成一種很漂亮的東西,「坦白講人老珠黃就會被現實嫌棄,尤其在婚禮中演奏,通常客人第一句問豎琴姐姐靚唔靚先?唔靚就唔用。其實它始終是一件樂器,我心想如果只追求視覺效果,不如找個𡃁模站在豎琴前播錄音好了。」雖說現實殘酷人都只看外表,但Yany都曾有迷失的時候。「當年轉到豎琴系,眼見每個豎琴女生都留着長長的仙女髮型,由於欠缺自信希望突出自己,於是把頭剪得很短很短耳仔都露出來的,每天都要gel頭,甚至有個習慣,像MK仔那樣看到任何反光的表面就在照鏡摷鬆頭髮,期望鶴立雞群予人深刻印象。直到後來琴彈得好了,才發現要讓別人記得並非用外表,做自己才最好。」
仙氣十足卻無助求偶
不少人以為彈豎琴充滿「仙氣」,理應整天圍着一隊「天兵」,但Yany卻抱怨剛好相反,大部分男生都會猜度:「這個女孩家境一定很富裕,自己無錢就不要埋身,自動標籤了我是公主。」為了不要造成誤會,Yany對於別人問及職業總會低調處理。
其實「女神」只是一個非常大的誤會,事實上彈豎琴的都要自己搬琴、換琴弦,手指也常要自己刺穿水泡或血泡,是毅力的鍛練。「我在單親家庭長大,很年輕已自己一個人住,所以算捱得,其實有哪個女孩不想有溫柔不吃得苦的形象?但我似乎一開始就沒這種福氣,永遠自己照顧自己,即使今日有少少成績,都是自己辛苦得來的成果,人家攻擊你就要學會反撃,女生最好就是有靠自己的能力。」Yany 喜歡做甜品吃甜品,但也有「男仔頭」的一面。「我常看高登,因為Facebook看到的文章多是鼓吹女性主義或偏幫女性的,話題總離不開什麼類型老公嫁不過之類,有時看看男性觀點才可更清楚相處之道。可我不是宅女,我每天都盡量約人吃飯,跟人談東談西,或者只做聽眾也可。」
不要把豎琴當作考名校武器
Yany剛在法國一世界豎琴比賽奪獎,亦是第一個華裔女生在最高的組別勝出,對她來說可是意想不到的,然而路能怎樣走和走多遠,她心中並無盤算,「機會來便全力以赴,其實我更希望多些人能認識豎琴華麗背後的更多,不要只被它的外表吸引,彈好它可一點都不容易。希望家長也不要再視豎琴為考名校的武器。」
不少老師都愛勤力或天資聰穎的學生,Yany認為這些學生當然教得輕鬆,但她卻更偏愛可塑性高而且受教的,「她可以是咀gel gel的(眼睛斜視着身旁的小學生)、也可以手腳不協調,但看到她們有很大的進步,才能在教學中取得滿足,而且保持新鮮感。」Yany除了要教學生技巧和知識外,就連她們待人接物、學習態度、生活常識都會管,曾親眼看到她把數個不禮貌或是家長態度有問題的學生拒諸門外不肯再教。「雖然作為一個freelancer學生就是我的飯碗,但不等於家長作為消費者就可隨意消費我浪費我的時間,我的青春可有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