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要做的事】中學生唔好談戀愛? 陳美齡:禁拍拖阻斷成長
「中學生應否談戀愛」已是化石級的辯題,但不少家長仍希望子女不要在求學時期拍拖,以免影響學業前途。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其3名兒子也成功入讀史丹福大學,她將養育孩子的心得寫成新書《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與家長分享育兒心得。
陳美齡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對異性產生興趣是很自然的事,拍拖是成長路上可貴的經驗,家長只要提醒他們不要發生性關係,以及灌輸正確性知識,而不是執意阻止,否則孩子長大後在戀愛方面會變得笨拙,不懂尋找喜愛的人,亦不懂向人表達愛意,那就是造成遲婚,甚至不婚現象的原因。
以下是《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的節錄內容: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l7U1Y7t5LO
喜歡上別人,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人對異性抱有愛意,然後互相結合,才能延續生命的接力。
到了青春期,孩子就會開始對異性產生興趣。遇到喜歡的人,身體會有反應,會在意那個人的存在。小鹿亂撞,光是見到對方就很開心,這樣的感覺非常幸福。
產生戀愛的感情後,就會想要珍惜對方,希望對方獲得幸福……這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而這個過程,是成長之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體驗。
一般來講,孩子從初中時期開始,就會萌發這樣的情感。但畢竟還是初中生,和異性一對一單獨交往還是早了一點。單相思倒沒關係,建立正式戀愛關係的話,初中生還是過於年幼。
等上到高中,過了青春期,精神方面回歸沉穩後,父母可以禁止孩子和戀人有肉體上的男女關係,但戀愛本身,我認為沒有必要限制。因為如果這樣做,就是在阻斷孩子的自然成長。
父母經常會說:「比起戀愛,不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嗎?」也有的父母會說:「希望你集中精力在學習和考試上。」「馬上就要高考了,談戀愛是浪費時間。」
聽了這些勸告的孩子,就會極力抑制住自己天然的情感需求,盡可能忍住對異性的興趣,告訴自己:「就算沒有男朋友/女朋友在,也完全沒問題。」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根本沒必要談什麼戀愛,我對異性也沒什麼興趣。」
這樣的孩子成人之後,戀愛方面就會變得很笨拙。
他們連主動尋找戀人都不懂,就算身邊出現了喜歡的人,也無法好好將自己的心意告訴對方,結果導致不少人晚婚,或者不婚。
高中生對異性產生興趣,是理所當然的現象。意識到異性的存在,才會慢慢有大人樣,變得成熟。女孩子開始關注自己的外表,男孩子開始熱衷於學習和運動,努力展現自己有魅力的一面。
想要受到異性的歡迎,會激勵孩子們進行自我磨煉。男孩子有了女朋友,會突然變得更帥;女孩子有了男朋友,也會突然變得更美,這是很自然的過程。
我在給兒子做性教育的時候,教他們無論男生或女生,都一定要非常珍惜彼此;還跟他們強調,性行為必須是以愛為基礎的表現,是伴隨著責任的;同時也提到性行為會生小寶寶,所以除非兩個人決心成為父母,否則必須注意不能懷孕。
但是,我並沒有禁止兒子們喜歡上人,甚至談戀愛。我只是明確和他們說:「作為學生應該要做的事情,就要先好好做到。」
我的三個兒子,都是各自上了高中以後才交女朋友的。我感覺他們一談戀愛,自信心就增強了,還變帥了。光是體會到「這世上有喜歡我的人」,那就已經很美好。
特別是三兒子交了女朋友以後,變得非常認真,學習成績上升得很快。因為他想在女朋友面前有好表現,所以非常努力。二兒子交了女朋友以後,作曲才能進步不少,寫了許多很好聽的情歌。大兒子則是比以前更自信了,和女朋友相處屬於主導的一方。戀愛讓他們都長成了男子漢,這讓我切實感受到戀愛的正面作用。
愛上別人,是很美好的事情。無法體驗戀愛,是非常可惜的。當然,不可以沉溺戀愛,迷失自己,忘記自己的本份。但是,從高中時期開始,經歷一場對身心成長有幫助的、健康的戀愛,絕非壞事。作為父母,不要妨礙孩子長大為「人」。
作者:陳美齡
1955年出生於香港;1972年憑藉《虞美人花》在日本作為歌手出道。先求學於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畢業。1985年結婚,翌年生下大兒子。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留學期間的1989年當年,二兒子出生。1994年獲得教育學博士稱號(Ph.D)。1996年三兒子出生。之後,除了參與各類演藝活動,也兼任隨筆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香港浸會大學特別教授等,活躍於各個領域。
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之後,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一躍成為話題人物。隨著《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孩子送進了史丹福》的日文版及中文繁、簡體版出版,引起很大回響。未及一年,《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中英文版面世,代表她已成為眾人眼中的教育家。
金子和平
陳美齡的長子,1986年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在日本的國際學校完成初中課程後,升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寄宿制高中,畢業後進入史丹福大學,修讀國際關係和經濟。2009年畢業,留在美國發展,現時為加州一家科技企業的CEO,亦活躍於投資和顧問的工作。興趣為料理、園藝、旅行。
出版社:三聯書店
《香港01》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