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越號《謊言》書中避用這個詞語 翻譯細心不讓罹難者父母難過
2014年4月,韓國世越號沉沒,船上476人中,304罹難。一位學者訪問參與救援的潛水員、生還者、義警、政府官員及醫師等,將他們的經歷撰寫小說《謊言:韓國世越號沉船事件潛水員的告白》,還原災難真相。
一位在韓國工作的華僑看到韓文版書後,滿腔情緒,又是憤怒政府卸責,又為罹難者痛心,於是將悲憤化作力量,向出版社自薦翻譯中文版。
書裡說的是災難,中文版卻找不到「死者」一詞,而選了另一個詞語代替。筆者帶着疑問電郵問翻譯,避去「死者」是作者原意,還是翻譯者心思?
翻譯胡椒筒選用了「往生者」,所以文章不會有「死者」一詞出現,讀者看在眼裡,也感受到她對罹難者的尊重。筆者電郵問胡椒筒,這是作者原意,還是翻譯選擇的字眼?
她答道:「韓國媒體和作者都是使用『失踪者』一詞,我的確有再盡量避免使用『死者』這個字眼,覺得『死者』一詞的感覺太過冰冷。」
那些罹難的孩子在深海中已經很寒冷,也不想讓他們的父母傷口灑鹽。譯者慎選字眼,看出她的心思。筆者邀請她寫一篇翻譯過程的感想,道出《謊言》小說背後的故事。
撰文:胡椒筒 原題「我是一名菜鳥譯者」
我是一名菜鳥譯者。(編按:菜鳥即新手)《謊言》是我翻譯的第一本小說。雖然在《謊言》之後陸續接到了同樣優秀的小說的翻譯工作,但我覺得未來的任何翻譯工作可能都無法超越《謊言》一書在我「譯生」中的意義與難度了。
潛水員說:擁抱自己的孩子,我就想起那些船裡的孩子。
很多讀者可能還不知道,2016年6月17日小說的原型主人公金冠灴留下妻子與三個兒女自殺身亡了。當時,在YouTube看到了幾段金冠灴潛水員在國會聽證會上的發言影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氣憤到流淚,更是哽咽地說:「我們只是想去找人,那裡面還有沒有找到的孩子!」
在其他的採訪裡,他說:「我很對不起自己的孩子,回來後我不敢抱他們,擁抱他們我就想起那些船裡的孩子。」說著說著他捂著臉哭了起來。
看到這些影片後,讓我很想知道他為什麼會選擇離開。隨後的八月在網路上看到《謊言》這本原著小說的介紹。當時,市面上早已有很多關於世越號的書及影視作品。但《謊言》的企劃和內容十分新穎。書的封面拆下後,反過來可以當作示威的標語,題材內容也是以潛水員視角及採訪形式來揭露真相。
主動聯絡出版社自薦翻譯
上下班通勤捧著這本書看,眼淚一滴滴的掉下。合上這本書時,我很是氣憤,氣憤書中潛水員遭遇的不公待遇,氣憤媒體惡意歪曲事實真相,氣憤我們的情感被政府愚弄擺佈,更氣憤自己的無知與這些年對那些遭遇不幸的人的冷漠。
2016年深秋夜裡,我在光化門站下車走在廣場上,看著依舊打著帳篷守在那裡的父母,以及落難者靈堂,我下決心一定要把這本書介紹出去。希望它能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被更多的人讀到。於是我聯絡了時報出版社,剛好編輯也有注意到這本書。
誰知,在時報出版決定做這本書的時候,朴槿惠閨蜜干政的醜聞爆發,大量有關世越號的真相浮出了水面。我在焦慮的等待中收到了試譯通過的通知郵件。但我心知肚明,自己是個菜鳥,編輯也是百般深思才下了這麼大的賭注給我一個機會。那時候,對比開心和興奮,更真切逼近我的感覺是擔心。擔心自己無法勝任這本書,擔心自己會對不起作者、那些孩子和已經離開的英雄。
譯者沒有自己的立場
在正式展開翻譯工作以前,我先找來了這本書出版時,作者出席過的宣傳活動採訪影片,我覺得有必要先搞清楚作者寫這本書的動機與目的。讀者可以有自己的詮釋與感受,因為閱讀本身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但譯者不同,譯者沒有自己的立場,譯者必須要站在作者身邊,而且只能是身邊,前面或者後面都不可以,譯者要與作者並肩同行。
弄清了作者的寫作動機與目的後,我又找來兩部紀錄片強迫自己看完。人有一種本能,就是盡可能地想要迴避真相。因為真相總是太過殘忍,太過殘忍的真相總是會讓人失去對意義與價值本身的信心。為了把書中的專業用語與畫面內容對應上,我不得不堅持地把紀錄片哭著看完。最後,在建立文檔前我暗下決心,為了孩子,為了那些默默無聞的英雄,我也一定會努力到最後。
為了把書中的專業用語與畫面內容對應上,我不得不堅持地把紀錄片哭著看完。
每天也流傳着關於世越號的謊言
雖然這本書是小說,但白天翻譯的內容,卻會在晚上JTBC(電視台)新聞中得到證實。朴槿惠政府阻礙救援,誣陷潛水員,非法組織保守派團體到光化門故意在絕食示威的遇難者父母面前大吃大喝,甚至喝酒。潛水員撈起一具屍體會得到多少錢,家屬們不肯離開光化門也只是不滿足國家賠償的金額。
這種關於世越號的謊言充斥著整個社會,在每晚的新聞中得到證實,這些謊言都是朴槿惠政府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與無能,不擇手段控制輿論導向,煽動民心渲染成黨派的鬥爭,把受害者與無辜的潛水員一步步逼往絕路。
翻譯時跟潛水員感同身受
翻譯時,比起採訪內容看穿朴槿惠政府謊言的憤怒,更令我痛苦的是翻譯到找到孩子遺體的部份,及家屬遇到潛水員。作者在採訪中提到,整本書讓他寫得最痛苦的是第三章找到第一個孩子的場面,主人公金冠灴潛水員親自示範穿潛水衣,講解潛水器材,以及在深海裡會遇到的危險。他哭著講述找到第一個孩子的過程。
作者回到家,必須孤身一人執筆潛入深海,幾天幾夜的輾轉難眠。他在採訪中說,躺下好不容易睡意來襲,但突然想到孩子還困在沉船裡,自己又不得不再坐回到書桌前。
敲打鍵盤的手指都在顫抖
看完那段採訪時,我便開始擔心,也很害怕譯到這一章。我幾乎是哭著一點點完成這一章的。
作者通過潛水員的描述在腦海裡幻想出畫面,用他的文字描寫出來。我看到他的文字,也想像出那幅畫面,然後再轉換成另一種語言,不知道我與作者幻想的畫面是否相同。但我想那種感受是一樣的,我們都會想像到,17歲的孩子們抱在一起面對死亡的恐懼,想到他們在最後一刻仍舊幻想著奇蹟出現,仍然相信著我們這些無能的大人會去救他們……想到這些,敲打鍵盤的手指都在顫抖。
我也加入了罹難學生家屬遊行行列
2016年的冬天,每週六我也會點起蠟燭走上街頭。清楚記得,國會、憲法法院罷免朴槿惠總統一職後的那個週六。我與朋友從景福宮地鐵站出來,剛好加入了遊行大隊最前方,即世越號罹難學生家屬的行列。走在他們身後,想到自己翻譯的內容,那種心如刀絞般的感受真的教人無法形容,抱歉、愧疚、心疼、難過……複雜的感情在那一刻交織著。
走在他們身後,我再次對自己說,要努力加油把這本書原原本本的呈現出來。讓更多的讀者看到我眼前的這些父母的堅持與勇敢,看到那些沒有嘴巴的潛水員的善良與偉大;持權者的醜惡是那麼不值得一提。是這些平凡的人們喚醒了我們,喚回了正義與良知。寒冬裡,用燭光結束掉一個無能作惡的政權,點起燭光尋找真相的正是這些最平凡的人們。
要去懷疑、判斷媒體的信息
翻譯這本書也讓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不要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冷漠的人,不要成為一個被資訊信息餵養的人。新聞媒體的作用是監督社會、揭露問題,而我們要去做的,不是一味地去相信它,我們必須要去懷疑、去判斷。
我想,世越號船難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並不只是韓國社會現存的問題,也是整個現代社會每個國家都在發生或將會發生的問題。
正如作者說的那樣,熱情的閱讀,冷靜的憤怒!
菜鳥譯者也希望讀者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不斷的思考,勇敢的發聲!
伸延觀看:
1 世越號事件紀錄片《潛水鐘》
2 獨立媒體《打破新聞》世越號慘案100日特輯: 「黃金救援時間內 毫無作為為的國家」
作者:金琸桓-1968年生於慶尚南道鎮海市。首爾大學國語國文系畢業,曾任海軍士官大學國語教授、KAIST文化技術研究所副教授,現為專職作家。
作品以端莊優美的文字著稱,也是踏實築夢的「小說勞動者」,每天堅持寫30張小說原稿,沒有一天停過筆。不但如此,他也十分關注社會,以周密的資料考證加上卓越想像力,讓許多真實人物活靈活現躍然紙上,被譽為開創韓國歷史小說新局面的作家。其作品《不滅的李舜臣》、《黃真伊》曾被改編為電視劇;《烈女門秘辛》、《咖啡》、《朝鮮魔術師》則被改編為電影,跨足影視相當成功的作家。
出版社:時報出版
《香港01》 獲譯者授權轉載,大小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