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星雙城記.一|「移離城市」與「移居城市」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曾幾何時,「香港有自由無民主,新加坡有民主無自由」的說法是大家津津樂道的雙城比較,甚至是香港自以為與新加坡「不相上下」的理由。2019年反修例風波後,「移民潮」持續拍打着維港兩岸,根據特區政府統計,過去三年香港淨遷移人口超過13.41萬人。留下來的人見面時少不免閑聊幾句:打算移民?去哪個國家?什麼時候去?人們迫不急待地掀起下一個浪頭,而新加坡竟然和英國、澳洲、加拿大等「自由國度」一樣,成為港人熱門移民地點。是香港人不在乎「無自由」了嗎?是新加坡變得「有自由」了嗎?還是香港人有了不一樣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活在香港,活像奴隸?

「在香港的記憶裏,我是一名奴隸。」移居英國的香港YouTube主播HongKongwalker在視頻中娓娓道出港英兩地的生活差異:在港,與家人同住蝸居,買不起房、供不起樓,即便幸運抽中居屋,仍離不開父母,買房獨立、成家立室是不可能的事,「你看到香港樓價那種絕望,基本上與做奴隸相差無幾。」他笑言,移居英國尤如「放監」,一些過去不可企及的事——好的生活素質、便宜的房租樓價、合理的生活空間,在英國卻唾手可得——三人同住1,000呎單位,加上水電費用,合共也不過6,000元港元。

以「奴隸」、「坐監」形容香港生活,多少道出中下階層的切身感受。畢竟,當下的香港,已經連續12年蟬聯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一個家庭不吃不喝23.2年才能置業,超過22萬人居於劏房,輪候公屋平均時間為6.1年,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高達0.539......這樣的香港,彷彿只有上流階層才有資格居住,但無數市民深陷資源分配不公的窘境,推疊成無數個社會問題,最終釀成多場撕裂香港的政治風波。《港區國安法》可以令社會回復平靜,惟深層次矛盾一日不解,再嚴的法,也會變成整座城市早已失治的「遮醜布」。

香港和新加坡無疑是「亞洲四小龍」當中經常被直接比較的兩座城市,同樣受過英國殖民管治、面對天然資源匱乏、深受地緣政治影響,但也同樣創出驕人經濟成績、成為東西文明薈萃之都、經常爭做國際排名的「亞洲一哥」。這種「比較」至今仍為香港人津津樂道,但是,在新加坡眼中,早自2000年代開始已經不把香港當作「對手」了。

當年叮噹馬頭的兩座城市,一個正在經歷「移民潮」,一個卻是首屈一指的宜居城市。這不禁令人好奇,從城市發展歷程和城市治理思維來看,雙城之間到底存在什麼差距?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30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8月15日)《港星雙城記:「移離城市」與「移居城市」》。

當下的香港,已經連續12年蟬聯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資料圖片)
1967年爆發「六七暴動」之後,港英政府更加明瞭必須夯實社會基礎方面,延續經濟繁榮。(美聯社)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總結過去過去50年的國家發展經驗,而提出的「宜居度框架」。(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