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七一講話|港深智庫倡通關一體化、創科一體化、市場一體化

撰文:黃雲娜
出版:更新: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7月1日)來港出席第六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時提出四大治理要求,為「一國兩制」更好在港實踐帶來全新命題。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香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上周五(7月8日)就此合辦研討會,有別於本地政客大多重複論述「一國」與「兩制」的憲制倫理,這場港深智庫對話主要圍繞習近平所指「增強發展動能」一項,延伸討論香港與深圳深化合作的必要,當中觸及「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國際創科中心」的建設、以及兩地社會民生的融合等關鍵議題。
本身是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的綜研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提到,港深應該形成通關一體化、創科一體化、市場一體化;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也強調,港深政府必須打破現有制度限制才能加強要素流動;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何建宗則提倡「通勤式融合」,藉此鼓勵更多市民尋找大灣區發展機遇。至於打破當前發展限制的關鍵,與會嘉賓認為,當局必須正視本港利益格局固化的問題,好好思考如何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香港一國兩制青年論壇上周五(7月8日)合辦研討會,圍繞習近平七一講話提及「增強發展動能」,延伸討論香港與深圳深化合作的必要。(主辦方提供)

焦點對話一:
北部都會區建設與港深合作新機遇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集中討論「北部都會區與深港科技一體化的新機遇」。他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講話提到香港具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一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以及中央全力支持香港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認為香港應該進一步主動對接國家發展,而加強與深圳的合作和對「北部都會區」的規劃將是箇中的關鍵舉措,後者更是香港解決深層次矛盾問題的「綜合解決方案」。

郭萬達具體提出三大建議:第一,香港「再工業化」應該成為國家「製造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北部都會區」則應該對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再以基礎科研優勢與深圳共建「20+8」的產業集群;第二,香港應該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佈局,把新田科技城打造成「香港矽谷」,並且與深圳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管理體制」,從而推動港深合作開放創新體系一體化,形成深港創新生態鏈;第三,「北部都會區」應該主動對接「國家統一市場」戰略,率先形成深港融合發展的一體化市場,其中推進「深港通關一體化」是重中之重,雙方應該探討通關數據共享。

中國銀行(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則探討「北部都會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他認為,「北部都會區」建設的確面臨許多新機遇,但也面對如何進一步完善創新環境、打造科創產業平台、促進其與大灣區要素流動等挑戰,建議把「北部都會區」提升為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全力打造世界級創科產業城、高等教育城和中醫藥城,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環境,並採用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促進大灣區科創產業合作。不過,這需要政府拿出更大的決心和魄力,例如起碼釋出50平方公里創科產業用地。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洪為民則以「深港合作的回顧與前瞻」為主題發言。他指出,深港要素流動因為「一國兩制」制度差異而有一定限制,若要打破相關限制,少不了中央政府和深港政府的推動。他就此建議建立全方位、全時段的合作機制;共同發布「雙向政策包」;兩地政府互派職員掛職;吸收民間智慧等。他當日同步在香港01發表《港深合作的回顧和前瞻》一文,詳細分享多年觀察經驗。

坊間有指,對於「港深合作」,是「官熱民冷」,甚至是「內地熱、香港冷」;而洪為民則認為,「官」的合作是重要但非充足條件,「民」的合作則是結果的表現。(主辦方提供)

焦點對話二:
深港產業合作新方向

國際貨幣多元化的趨勢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向也備受關注,而有著與國際規則接軌和金融基建優勢的香港更被視為可以藉此大展拳腳。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副所長余淩曲博士就「探索深港金融合作新路徑」發言,提到「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功能,但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存在「資金循環不暢」的痛點。他認為港深應該以前海為平台共建離岸人民幣金融市場,當中前海有三大功能:為香港人民幣回流提供全新通道;為走出去中國企業提供專屬離岸人民幣進入產品;為國家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自由使用探索經驗。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委員林至穎則從實踐角度討論「深化深港科創生態一體化」。他認為,大灣區已初步形成科技創新走廊,幫助香港初創企業進入產業龍頭的生態圈、打造大灣區生態一體化尤為重要,所以未來更要鼓勵香港青年進入大灣區從事科研科創,或加入就業市場,而大灣區的科研模型應為「前場後店」、「前研後產」,進而形成「香港研、灣區產、全球銷」的生態圈。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則關注「河套深港合作區新突破」。原屬深圳的河套地區自1997年香港回歸已經撥歸香港,儘管公眾不時討論如何善用相關土地推進港深創科協作,但兩地政府直到2017年才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預計最快也要於2024年才有園區落成。謝來風提到,習近平對香港創新科技發展提出新希望新要求,為河套深港合作區建設帶來重大機遇;而新任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也已承諾加快「北部都會區」和河套合作區的發展。他就此建議可循五個方面創新尋求突破:戰略定位方面,致力打造「中國科技特區」;體制機制方面,建立深港實體化聯合管理機構,探索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模式;產業鏈方面,在河套和北部都會區布局研發和先進制造,拓展產業鏈;要素流動方面,加快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跨境專用口岸」,實現科研要素高效便捷流動;規則標準方面,打造國際規則標準銜接示範區。

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主管胡良斌分享了「深港產業合作再思考」。因應習近平七一講話談及「中央政府完全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胡良斌重點這三大服務性行業的全新發展形勢。他以航運物流業為例指出,相關服務仍然具備特殊競爭力,例如班輪靠泊頻次失效快、進出口跨境結算自由便利、經由香港中轉通關手續簡易、航空貨運可為貨物出口提供第二選項,相信當深圳大力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例如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設備製造、生物醫藥與健康、細胞與基因、綠色低碳、量子信息、空天技術、新材料、區塊鏈、腦科學等等產業,香港服務業大有可為,兩地可以共同開拓全球市場。

何建宗提倡港深兩地政府推出更多便民措施,促進「通勤式融合」。(主辦方提供)

焦點對話三:
深港社會民生融合發展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何建宗提倡「探索通勤式深港融合」。他認為,多年以來,深港的合作都是以基建為主導:兩地有7個陸路口岸,加上高鐵,早已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因此,兩地政府應該考慮推出更多便民措施,促進「通勤式融合」,即「深圳居住,香港上班」和「香港居住,深圳上班」,包括更便利通關安排,補貼跨境公交票價和增加班次,從而鼓勵更多香港人尋找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黎沛文則探討「港人身份認同和深圳相關政策」,當中提到中共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部門都出台大量政策措施落實港澳居民的公民權利和國民待遇,支持港澳居民融入內地發展;而在香港踐行「一國兩制」下半場,相關工作重點應轉向政策措施的細化、執行、檢討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成以「身份認同」和「人心回歸」為核心主軸的「香港二次回歸」。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所副所長文雅靖就「進一步便利香港青年在大灣區學業、就業、創業、置業」發言。她引述習近平七一講話提到,特別需要關心香港青年發展問題,強調「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而針對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發展面臨的新困難新需求,文雅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落實落細頂層設計,二是推動多部門協調聯動解決證件使用便利化等實際問題,三是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快促進大灣區要素流動,四是發掘新需求並制定出台新舉措,希望多舉並重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大發展空間。

王春新認為,「利益藩籬」是指香港的「產業」和「分配」問題。(主辦方提供)

「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是「增強發展動能」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言期間,郭萬達和洪為民都提到香港需要正視利益格局固化的問題、致力破除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到提問環節,同樣有人問及習近平七一講話提到「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蘊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到底香港有哪些利益藩籬、應該如何破除?

王春新代表眾多專家回應指,「利益藩籬」是指香港的「產業」和「分配」問題。例如在產業方面,房地產的利益過大,例如在2003年至2021年間,私人住宅售價貴了5.5倍、寫字樓售價則貴了6至12倍,所有增加市值合共超過20萬億元港幣,比全港所有打工仔的報酬和企業的盈利還要多,「這一塊利益去哪裡了?發展商,政府,買了房子的人,當中不少企業購置了大量房產,最多的一個企業買了1.6套房子,利益巨大」,而這樣的發展模式明顯限制了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及收入分配的差距調整。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最後總結發言。他認為,習近平七一講話作出重要論斷,重申重大原則,提出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目標、任務和要求,也是為香港及深港合作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所以是次港深兩地智庫合辦研討會的三個焦點對話涵蓋空間、產業與民生等深港合作主題。他又表示,從香港的角度看,只有當「一國」原則愈堅固,「兩制」優勢愈彰顯;香港「背靠祖國」越堅實,「聯通世界」就越通達,其中「北部都會區」建設對於鞏固提升「八中心兩樞紐」地位,發揮好國家「引進來」和「走出去」的通道作用十分重要;從深港合作的角度來看,深港融合發展,將打造成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重要節點,共同服務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