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會角色・上 |防疫規例審議權風波 政府無視議會難達良政善治

撰文:黃舜煬
出版:更新:

立法會早前出現一番「小抗爭」,事源特區政府建議把收緊或放寬「限聚令」人數的安排,由現時「先訂立後審議」的立法形式,改為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直接刊憲公告生效,結果引發跨黨派議員質疑架空立法會,當局最後撤回修訂。事件固然突顯議員勇敢發聲的重要,但也不免令人疑惑在「行政主導」日漸強化之下到底還有多少議員能夠「逆轉勝」?儘管立法會顧名思義是個「立法機構」,但實際上更像是個「通過法律機構」,因為議員提案權力相當有限,主要工作也只是修正政府法案。去年中央出手修訂選舉制度,對立法會的功能和作用,有否產生微妙變化?這些被視為民意和業界代表的治港者們到底如何制衡又配合政府工作?

5月23日,立法會轄下與預防及控制疾病相關的附屬法例小組委員會舉行會議期間,討論政府建議賦權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用公告方式修改限聚令,一度引起多位議員不滿。事源幾乎所有附屬法例均須經過立法會以「先訂立後審議」或「先審議後訂立」兩種程序審議或批准,以《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為例,凡是透過「先訂立後審議」形式生效的附屬法例,例如「限聚令」或「口罩令」的放寬或收緊等,刊憲後仍須提交立法會省覽和決議;然而,當局卻建議由「公告形式」作出變更,即無須再經議員審議。

多位議員批評事件等同剝奪立法會事後審議政策權力、違反程序公義。幾經拉鋸之下當局仍然企硬,引發不同板塊議員聯署提出「反修訂」以確保議會審議權力,政府最後因為未能掌握足夠票數而撤回建議,維持原有「先訂立後審議」做法。

事件無疑突顯議員需要勇敢發聲才能發揮的重要。選委界江玉歡是其中一位主力反對是次政府修訂的立法會議員,她事後期望當局繼續和議會保持理性互動。此前一段時間,以無黨籍身份晉身議事廳五個月的江玉歡,對議會生態有不少感慨......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22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6月20日)《議員勇敢發聲守住限聚令審議權 政府無視議會難達良政善治》。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耍太極」、「語言偽術」是過去市民用來揶揄部份官員回答提問時的官腔,不斷表示深切關注現有問題、覆述政府過往的工作,但一無明確的回覆、二無明確解決問題的承諾。(羅君豪攝)
江玉歡表示自己與其他「單丁議員」一樣,要到「非常後期」才知悉政策,只能夠在法案委員會上反映意見,但「無一次肯改,就畀我鬧」。(梁鵬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