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er Heard受盡千夫所指背後:誰在帶風向與「獵巫」
尊尼特普(Johnny Depp)與前妻安芭赫德(Amber Heard)的世紀誹謗官司終有判決,雖然兩人皆罪成,但輿論幾乎一面倒傾向尊尼特普。在案件審結後,不少女權主義者警告,過去數年全球#MeToo運動的努力恐遭抹殺。#MeToo本來就是鼓勵性暴力倖存者站出來,集體推動變革。但此案的確可能帶來廣泛的負面影響,女性家暴或性侵受害人或更害怕挺身而出,擔心反被控誹謗或網絡公審。不少人甚至形容,尊尼的勝訴代表#MeToo已死。
是次官司輿論之大,除了基於兩位作為荷里活一線影星的名氣、啜核的情節,還有因今次審訊有網上直播,讓審訊細節都一一盡現於大眾眼前。而過程中引發的「網絡審判」也成為明顯現象,大眾都在網上發表意見、表態或是分析案情。TikTok上帶有「#JusticeforJohnnyDepp」(#還尊尼特普一個公道)標籤的視頻,觀看次數竟多達188億次,「#JusticeforAmberHeard」(#還安芭赫德一個公道)標籤的視頻,觀看次數只有6,820萬次;「#AmberHeardIsAPsychopath」(#安芭赫德是個精神病患)、「#Amber Turd」(#安芭大便)等Twitter標籤也持續高居頂流。
儘管隨着案件審結,似乎真相及答案已獲揭終。網絡狂熱、真假狂喧縱是令人看得眼花繚亂:同情安芭或支持尊尼的,不同派別人士打着的旗號各不一樣,但核心離不開的應是兩大問題——如何讓MeToo運動更好地走下去?社會如何更好地保護家暴受害者?
我們固然不能以女性主義或女權作為萬用擋箭牌,「相信所有女性」(Believe all woman)等口號,本身也不是女權運動的最佳呈現方式。在追尋性別平等的路上,公眾更需要細心傾聽事實、減少針對性別的批判。MeToo這個標籤由2006年面世至今,為各地帶來不少正面的改變,為不少性侵受害人平反,卻同時形成了不少糾枉過正的現象,有時甚至變成打壓男性的工具。此案之後,MeToo肯定不會結束,但運動要如何走下去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20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6月6日)《尊尼與安芭:法庭外的家暴受害者、女性主義者與厭女者》。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