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企佔盡「競爭優勢」 小市民數據產權難獲保障?
ViuTV電視劇《IT狗》中經常出現一個名詞,叫做「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劇中的主要「奸角」、白鯨創投主席萬鈞,終極夢想就是發展AI Moby,並力陳「這個世界有太多蠢人,不懂得怎樣作出生活大小決定」,AI Moby會幫他們做最好的選擇。
這已經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天方夜譚,因為我們身邊的各種電子裝置,無時無刻都在蒐集關於心理和行為模式的大數據,並主導着我們日常生活的規律。
假如第一、第二和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煤炭、電力和石油分別是最珍貴的資源,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數據便最「物以罕為貴」。早期的資本主義社會有許多個體和小型企業的市場交易,後來大企業逐步佔據競爭上風,成為左右市場經濟的主導力量。踏入二十世紀,大集團更通過縱向和橫向的併購,將多元化甚至是互不相干的業務共冶一爐,更有效掌握和運用市場資訊,並以更具效率的方式調配資源。
鄒崇銘在《為何政商學界不推動數據共享?》一文剖析,早於四十年前互聯網開始普及,人們已憧憬一個資訊自由、平等共享的新世界;到了過去二十年,網絡平台不但方便市場資訊流通,同時大大有利於網上的配對和交易,就如Amazon、eBay、Uber、Airbnb等,早已打破傳統自上而下的企業操控,徹底革新產品和服務供應的模式,結果這些平台卻成為新的壟斷霸主。
數據或資訊原是由用家擁有,網絡平台只是在法律灰色地帶下,將用家的數據產權據為己有,是對資本主義私有產權體制的公然漠視。關於數據開放共享的技術討論,可詳見萬維網發明者Tim Berners-Lee創立、英國Open Data Institute的倡議:https://theodi.org/knowledge-opinion/guides/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10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3月28日)《為何政商學界不推動數據共享?》。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