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與地》十周年|「堅離地中產」們,還記得消失的「家明」嗎?
![《天與地》十周年|「堅離地中產」們,還記得消失的「家明」嗎? 《天與地》十周年|「堅離地中產」們,還記得消失的「家明」嗎?](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11108/534440356322742272054823.jpeg/Zerv8oihPpvGX1qQ--zqeZxSHmuTo7DSVPK4IVTyuCE?v=w1920r16_9)
在踏入2010年代的歷史臨界點,香港出現了堪稱神劇的《天與地》(2011年),此劇微妙地回應了當時的社會形勢,當年更激起巨大的迴響。今年11月正是《天與地》首播十周年,鄒崇銘撰文《離地中年中產的懺悔錄——神劇《天與地》十周年》,從「吃掉家明,忘記理想」談起。
![今年11月是《天與地》首播十周年,劇迷還記起劇中提及的「樂與怒」精神嗎?(電視劇照) 今年11月是《天與地》首播十周年,劇迷還記起劇中提及的「樂與怒」精神嗎?(電視劇照)](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11103/532559568245362688208139.jpeg/xabdmPu04bg_3n9QcdlSAYhw522eZfYg7re0cu63tHI?v=w1920)
![《天與地》最大啟示是將社會矛盾和危機的根源,指向普羅香港市民本身——尤其是人到中年、早已晉身中產的我們自己。(電視劇照) 《天與地》最大啟示是將社會矛盾和危機的根源,指向普羅香港市民本身——尤其是人到中年、早已晉身中產的我們自己。(電視劇照)](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11108/534425604213182464952346.jpeg/PozSN50g9T_zhUsDismkgvRh2GIK4vQPmb9pQJm_aUA?v=w1920)
文中提出不少人皆曾把「吃掉家明」與六四事件產生或多或少的聯想,由此引發了內地審查的風波。作者指出,假如《天與地》只是涉及六四的話,相信絕對不會引起如此廣泛的迴響——尤其是對80、90後的年輕一代而言。此外,劇中羅列的大量香港社會議題,例如拜金主義、內幕交易、「蛇齋餅粽」、官商勾結和地產霸權等,皆無直接觸及中港矛盾又或恐共情緒,其實更多是直指香港本土的深層次矛盾。
鄒崇銘剖析,大家往往傾向把香港面對的內部問題,歸結於由一國兩制帶來的外部壓力,而忽視了內部制度的種種不公義是如何令社會走向嚴重的失衡,驅使這個城市一步步邁向衰亡,同時亦是令高度自治土崩瓦解的元兇之一。進一步而言,《天與地》帶來最大的啟示是它將社會矛盾和危機的根源,指向普羅香港市民本身——尤其是人到中年、早已晉身中產的我們自己。
鄒崇銘直指,那些看似是進步、又或強調改革求變的人(即如劇中的工運和政治領袖),顯然就是我們熟悉的非建制派精英。他們表面上在挑戰建制和權貴,但實際上卻是既得利益集團的一部份;他們表面上仍在堅持舊日的理想,但很可能只是借着理想的幌子「揾飯食」,同樣是謀殺這座城市舉足輕重的共犯。因此,「吃掉家明」真正吃掉的並非別人,而是吃掉自己的理想和良知!
《天與地》十周年|city is dying神劇神對白,十年後更諷刺?
詳細內容請閲讀第290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1年11月8日)《離地中年中產的懺悔錄——神劇《天與地》十周年》。按此試閲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第290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https://01web-strapi.hk01.com/upload/entrance_banner_a5093e637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