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民近期為了「挺俄」還是「挺烏」吵得不可開交,然而若拋開那些不值一提為戰爭叫好的偏激之人,許多挺俄派和挺烏派其實並沒有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更多只是分析視角和側重點不同。那為何中國網絡輿論場卻因此陷入撕裂,出現所謂的「精美」、「精俄」之爭,甚至讓不少人喊着說要清理微信朋友圈,聲稱「我不要那麼多朋友,請把我拉黑」?
讓人不得不追問的是,今次中國輿論場一些挺俄派和挺烏派本身認同包容多元觀點的基本價值取向,但為何當事情發生在他們身上,還是容易情緒激動,批評他人時有上綱上線和二元對立之嫌?這也許與近年來中國網絡輿論的民粹化傾向密不可分。
挺俄派和挺烏派的許多觀點是可以相互補充,共同構成理解當今中國和世界的複雜面相。(資料圖片) 今天中國網絡輿論場所存在的三個問題,同樣令包容的公共討論環境難以建立起來。一是戾氣盛行,動不動就怒從心頭起,出言不遜,嚴重缺乏君子和而不同的修養和胸懷。二是太多人自以為真理在握,佔據道德制高點,便容易居高臨下地指摘他人無知愚昧。三是包括一些自由派在內的許多中國人仍然深受非此即彼的兩極思維影響,在公共討論時難以保持理性。
聞道有先後,國家發展有一個過程,不可能短短幾十年讓所有人都能接受比較高的文化教育,只能一批人接着一批人,有一個正常推進的過程。中國的公權力還是官方媒體在這個時期,角色尤其重要……
詳細內容請閱讀第308期《香港01》電子周報(2022年3月14日)《挺俄挺烏大撕裂 傾聽不同聲音又何妨?》。按此試閱電子周報,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第308期《香港01》電子周報其他獨家精選內容:
政府不擔責 安老之難從黃婆婆的「三難困境」說起
安老三招漏洞百出 退休保障似有還無
港府抗疫政策轉向 院舍爆疫歸因疫苗猶豫值得商榷
「八孩母親事件」貫穿兩會 標誌意義堪比「孫志剛事件」
俄烏戰事難解 中國長遠可扭轉局面
能源制裁突顯拜登尷尬境地
俄烏戰爭下鎳價創新高 電動車普及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