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2030世界變局】前瞻未來的磨刀石 剖析疫後八大趨勢

撰文:程兆成
出版:更新:

筆者之前於《香港01》周報發表的書評,先後探討了情緒哲學、生死學、死亡學與幸福老年等,但置身於社會的大環境,尤其當下香港正經歷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到底在寄望於中國科興、德國藥廠BioNTech與上海復星醫療,以及英國牛津大學參與研發的阿斯利康等疫苗打救自己外,我們還可以想像後疫情時代會有一個怎麼的未來呢?

筆者忍不住在書櫃、書店翻查,尋找啟示。家人的書櫃裏恰好有一冊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的《21世紀的21堂課》,作者在引言《清晰的見解就是力量》提到其關心項目—檢視政治困境與資訊科技和生物科技的挑戰,並提出如何回應和面對恐怖主義、全球戰爭的威脅、「後真相」(post-truth)時代,並探尋生命的意義。

後疫情時代會有一個怎麼的未來呢?(美聯社)

以八大趨勢勾勒未來

筆者亦在書店的當眼處發現《華頓商學院趨勢剖析—2030世界變局》一書,作者馬洛.吉蘭(Mauro F. Guillen)在前言《迫在眉睫的2030》中提到有關2030年的八大趨勢是:「嬰兒較少、新世代人口、新中產階級、更富有的女性、都市的生活型態、科技干擾、共享經濟、加密貨幣。」相比之下,本書內容較為具體、貼地、貼身。想想自己寫作時,正處於2020年,書腰又提到是「後疫情時代最具影響力的趨勢解析」,不禁買下。其實,「後疫情」意思是疫情完結而新的時代又未到來,筆者想,本書出版社—商周出版所在地台灣是全世界少數可用此詞形容的地方,若放在香港,只會令人神傷、無奈。

作者在書中表示,新冠疫情加速、加劇了上述八大趨勢,但第一章《無子世界:從人口不足到非洲嬰兒潮,看見下一次工業革命》,並沒有令我折服。書中這樣寫道:「世界銀行(World Bank)指出,非洲的農業到2030年將變成高達兆美元的產業,很可能改變全球經濟」、「大部份非洲國家的成長將來自農業拓展,以及因應非洲大陸人口增加衍生的相關製造與服務業」,並以土地遼闊(耕作的土地大約和墨西哥一樣大)、水源豐富為佐證。

筆者反駁的原因在於,人口增長是一把「雙刃劍」,除提供勞動力外,同時會加重當地對糧食的需求。土地和水源的自然條件好,再加上不斷有新生人口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條件,但並不必然成為商機,焉知不會帶來新一輪糧食危機?為何過去非洲有以上有利條件,但發展依然遜色於其他地方?這真的單純是勞動力不足?或許是作者強調「水平思考」的緣故,似乎就沒有扎實的線性因果關係。

本書提及,在2030年,南亞(包括印度)會成為人口最多的地區,非洲次之。(美聯社)

然而,本書另一處卻顯示,2030年,南亞(包括印度)會成為人口最多的地區,非洲次之。那何以本章突出的是非洲而不是南亞?南亞包括印度,地處亞洲,正如書中提到「亞洲整體中產階級比美國與歐洲加起來還多」,更指印度的太空發展「成就不凡」,又豈是書中提到的非洲肯尼亞首都內羅比的「矽谷薩凡納」 (Silicon Savannah)可比擬?究其原因,似乎是非洲沒有面臨文中提及的「無子世界」—「到了2030年,面臨嬰兒缺少的問題」。如果作者是單純因為年輕勞動力的增長而看俏非洲的農業前景,就應該提出更有力的證據支持,亦應說得更清,現在無論在行文表達上還是呈現形式上皆欠清晰。

形式上,第一章的小標題之間的不同內容相對割裂,各部份之間亦欠缺過渡,令全章看起來略為散亂,一直到本章結尾才知道作者的行文邏輯,而本章的視角和所預設的對象似乎是針對美國讀者,例如,其中提到美國的移民問題和貢獻,而不是全世界的移民問題,筆者作為香港讀者,讀起來頗有奇怪的感覺。如果本書開首能加入一兩位台灣學者撰寫的導讀,交代本書的背景和行文風格,或者適時插入「編按」和「註解」之類會更佳,有助華文讀者理解。

說起來,第一章提及中國的部份頗值得思量。例如,書中指中國2030年的人口老化將是全球規模最大及速度最快。事實上無論是身處香港,乃至亞洲,中國因素都在疫情前後擔任重要的角色,值得重視……

(節錄)

《華頓商學院趨勢剖析—2030世界變局》
作者: 馬洛.吉蘭(Mauro F. Guillen)
譯者: 游懿萱、簡萓靚
出版:商周出版(台北)
出版日期:2020年9月

程兆成
80後 愛閱讀 尤好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
持社會學碩士學位 曾任教師

上文節錄於第25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1月25日)《《2030世界變局》前瞻未來的磨刀石》,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 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5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告別特朗普 拜登推新政 抗疫救市求團結 不應忘政改

中美關係步入新格局 「國際線」幻想該醒了

派錢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經濟治理需要有為政府

打工仔竟「貼錢炒自己」 取消強積金對沖不容再等

由旅行證件變歸化條件 BNO之爭的關鍵

主題公園變休閒區 海洋公園面臨絕路還是出路?

不封不封還須封 「疫區」是這樣變成的

半世紀關係跌至冰點 中澳此情不再?

愛爾蘭母嬰之家悲劇結案  為天主教腐朽歷史寫下終章?

【香港再規劃】「新界牛」逼車何時了?還看洪水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