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守護者.影評】空有政治正確 卻欠影像魅力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新聞守護者》(Mr. Jones)原本是2019年參加柏林影展的電影,現在終於在港上映。導演安格尼茲卡賀蘭兩年前才獲得一座銀熊獎,這兩年頗為勤力,今年在歐洲疫情爆發之前又參加了柏林影展,可惜未能獲獎。
撰文︰寇斯珮

電影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記者加雷士鍾斯(Gareth Jones)的故事。(《新聞守護者》劇照)

電影是傳記類型,講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記者加雷士鍾斯的故事。來自威爾斯的加雷士鍾斯(Gareth Jones)當時不到30歲,已成為登上希特拉專機與他做專訪的唯一記者。他被蘇聯的現代化建設吸引,想專訪史太林,了解蘇聯的資金和生產力。為了達到目的,他甚至辭去了首相外交顧問的職位,前往莫斯科一探究竟。抵達後,他才發現在當地的美國和德國同行三緘其口,蘇聯政府也對其行動進行嚴密監控,他偷跑到烏克蘭,目睹了數百萬人死亡的大饑荒,新聞理想也被政治局勢所拖累。

來自威爾斯的加雷士鍾斯當時不到30歲,已成為登上希特拉專機與他做專訪的唯一記者。(《新聞守護者》劇照)

看完電影,第一反應是賀蘭老了,再也不是當年拍《歐洲歐洲》,撰寫「紅白藍」系列劇本的波蘭新浪潮銳利導演。或者也不奇怪,她深受猶太教和天主教影響,成長在二戰結束不久的波蘭,作品往往從個人角度討論宗教信仰、歐洲身份認同和戰爭創傷。她早年師承華意達,有許多寫實作品,後來風格慢慢趨向浪漫,所拍攝的題材也愈來愈帶懷舊氣息。2000年後,她甚至開始參與了不少美劇編導工作,若不是《獵肉者鄙》,恐怕影迷都快要忘記她了。

《新聞守護者》延續荷里活平庸的傳記歷史電影風格,失卻導演在顛峰時期的光芒。(《新聞守護者》劇照)

從道具、服裝和佈景看,《新聞守護者》製作精良。台前幕後聚集波蘭、烏克蘭和英國三地資源,細心籌備,每格畫面都流露出英國時代劇的優良傳統。三位主演占士諾頓、雲妮莎卻比和彼得賽斯嘉都是實力派演員,他們在本片中的演出也都在水準之上。看牌面,本片應該是英美主流頒獎典禮最愛的類型,公義主題結合個人理想主義,再有身份政治的切面,或許也是《新聞守護者》劇本吸引她的原因。

可能是製作的主流化束縛了她的手腳,《新聞守護者》從第一秒開始就延續了荷里活平庸的傳記歷史電影風格。賀蘭一改早年寫實的語境和曖昧夢幻的鏡頭張力,變成用粗淺對白及直白畫面交代故事。偏偏這部電影的主線又實在太過政治正確…

+9

上文節錄自第234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5日)《《新聞守護者》空有政治正確,卻欠影像魅力》。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4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故事】藉「一帶一路」 重整香港人才戰略

鄰區極速超車 本地持續落後 香港需要怎樣的智慧城市藍圖2.0?

與改革派青年黃裕舜對話 香港須在改革中「愈辯愈明」

利君雅突遭延長試用期 港台與港台記者的「雙重尷尬」

NVIDIA創半導體史上最大併購案 晶片霸主之位仍待確認

「法國MIT」崛起 挑戰英語大學霸權

閉關鎖國 探尋城市不同可能 疫情下,「宅度假」變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