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看不見的病毒:貧窮與不公(上)

撰文:曾柏川
出版:更新:

7月上旬,剛卸任聯合國赤貧和人權問題特別專員的阿爾斯通(Philip Alston)發表有關貧困現象的研究報告。儘管文中批評世界銀行等國際管治組織,在過往滅貧政策的「成效」只是用上錯誤指標,而得出脫離現實的結果,但他同時亦在後疫情的陣痛期,為各國開出一劑社會工程的藥方,望能切合社會改革所需。阿爾斯通提出的通則搬字過紙,全球通用,特區政府亦可視為原則性的建議,修繕陳舊的管治哲學。

世界正處於十字路口,新冠肺炎大流行不但令全球有一千二百多萬人染病,更有逾56萬人病歿,惟這場百年一遇的公共衞生危機,卻要靜待成功研製疫苗,方能見曙光。縱然人們慌忙地防疫,減低被傳染的可能,但防不勝防的並不只有肉眼看不見的病毒,尚有已遭撕裂的社會紐帶。

美國疫情嚴峻,總統特朗普亦一改之前不戴口罩的習慣,在出席活動時戴上口罩抗疫。(資料圖片/美聯社)

疫情加劇貧困大流行

何以新冠肺炎疫情會與赤貧拉上關係?雖然美國新冠肺炎病例數字跟其國力一樣,位居全球之首,但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截至5月的數字,在逾百萬COVID-19個案中,非裔美國人的死亡率為23%,遠超其人口佔全國比例的13%。這現象除了可歸咎於醫療系統不勝負荷,諸如糖尿病、高血壓和哮喘等長期疾病,亦使非裔美國人更易受新冠病毒侵擾,甚或致死。長期病患雖然令染病致死的風險增加,但收入不平等和醫療保健的差異,才是令弱勢社群在危急情況下得不到醫療照顧而致死的主因,這也是種族騷亂得以一呼百應的動因。

本港早前爆出有長者在護老中心集體感染個案。(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國際社會忽視赤貧問題

阿爾斯通呼籲認真看待貧窮問題,並非否定國際社會過往的努力,而是要強調現實非如大家幻想般成功、進步。對於不少領袖、經濟學者和專家而言,過去三十年的滅貧進展,如同世界銀行於2018年所形容—「我們時代人類最大成就之一」。但我們必須反問,為何一場大流行的衝擊卻會像世界銀行所預測,完全抹去過去三年的扶貧進展,並使全球多達1.7億人跌入貧困線下?為何這個「人類最大成就之一」是如此弱不禁風?是我們高估過往的扶貧成效,還是低估疫情的影響?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能沖散人們對滅貧進展的認知,其實是出於國際社會一直以錯誤的衡量準則來量度滅貧的進展,而錯誤之處在於制定國際參考指標時,決策者選擇了參考「悲慘生活」的水準,而非以最低限度「適切生活」水平作為指標。換句話說,即是不同的指標,衍生出不同的結果,繼而使專家對現實的判斷過分樂觀。

繼續閱讀:【新冠肺炎】看不見的病毒:貧窮與不公(下)

上文節錄自第222期《香港01》周報(2020年7月13日)《看不見的病毒:貧窮與不公推動社保新政 提升扶貧成效》。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

222期《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第三波疫情非突如其來 防疫豈能有漏網之魚

【深度解讀】返深留港兩徬徨 跨境學童被遺忘

【其他精彩內容】

如何理解公務員「宣誓效忠」?

解封後人潮洶湧 英國酒吧文化:放縱背後的憂鬱

獨家專訪電影導演楊凡:追憶繼園臺的逝水年華

突破AI運算瓶頸 晶片研發競賽展開

推動社保新政 提升扶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