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陰天山野之行 尋找女神山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好久沒邀約朋友行山。天文台預報出行當日,天陰多雲,朋友隨即取出一份「陰天路線名單」,選了大家都不曾走過的尖風山作為目的地。所謂「陰天路線名單」,即景色較遜,或是以探尋歷史文化為主的路線行程。即使天氣不佳,也不會令遊興大減,「損失」不會太大。綜合網上資料,此線的風景點只有一個,餘下路程皆在密林之下,景觀欠奉,是故自動入選。
撰文︰羅榮輝

尖風山標高346米,英語喚作Hebe Hill。座落其北的葵坳山(Lower Hebe Hill),以及東北面的百多米高山頭(Hebe Knoll)和內海白沙灣(Hebe Haven),均以「Hebe」為名。Hebe一字源於英國皇家海軍戰艦H.M.S.(Her Majesty Ship)Young Hebe。這艘艦艇曾於1842至1846年間與H.M.S. Plover(船灣淡水湖Plover Cove Reservoir也以此命名)和H.M.S. Starling負責測量中國海岸,範圍包括上海及香港沿岸一帶。在古希臘神話中,Hebe是掌管青春的女神。翻查1937年及1939年繪製的香港地圖,這二山一灣也分別被標註為「女神山」、「低女神山」及「女神灣」。這次旅程,是名副其實的尋找女神之旅。

從壁屋上攀的路徑分左右二途。取道墳間小徑上攀不久,隨即轉接急斜小徑。此小徑既狹窄又茂密,似獸道多於行人小徑,顯見此山遊人稀少。

小徑既狹窄又茂密,似獸道多於行人小徑,顯見此山遊人稀少。(資料圖片/賴俊傑攝)

尖風山的山頂披着短草,視野不俗。向東北方眺望,只見Hebe Knoll從山間橫出,依傍着麻籃笏半島的白沙灣,星散着一點點的白色帆艇。眼前景色雖不至叫人目眩神馳,卻已是此行最佳展望了。毗鄰的葵坳山,只有蓋天林木,圍伴着一座孤伶伶的測量墩。

別過葵坳山,轉而往下急降。聽說這一帶的野豬不少,但近年餵飼者眾,在市區邊緣發現野豬的機率反而比郊區更大。山地裏疏林茂草,小徑依稀。地圖上原有的小徑,已然淹沒在時間裏。舊日的戰壕、維修輸電塔的小路、新近開闢的小徑和被錯走的路迹,互相交集。跟不上變化的紙本地圖,此刻已然不管用,只能一面留意綁繫在枝椏上的絲帶,一面依靠山友的行程記錄,利用手機的GPS作導航。

向東北方眺望,只見Hebe Knoll從山間橫出,依傍着麻籃笏半島的白沙灣,星散着一點點的白色帆艇。(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行走荒僻小徑,沒有路牌的指引,也沒有確切清晰的路向。一些荒蕪一些雜亂,不期然的叫人謙卑。一個緊隨一個,團隊之間的連結,也不知不覺地凝聚起來。

隊中各人的能力和經驗各有不同,加上停休的頻率、前進的步速、觀察事物的習慣,以及攝影興趣等差異,即使沒有刻意編排,也自然而然地走出了先後次序。每個人行進的位置,與個人的性格不無關係。像我這樣畏首畏尾的人,走在前頭,常令我有後顧之憂,擔心後隨者未能跟上步伐而落單。在後跟從別人的步速也從來不易:前者行速過慢,後者會被打亂節奏,窒礙腳步;前者過急,後者又容易感到洩氣,尤其是在崎嶇難走的路段,特別感到吃力。但這回有兩位富經驗的朋友在前領路,讓我安穩地走在隊伍的最後位置,徐徐跟上大夥的步速,實是最好不過。況且,要是走錯了路,「罪」肯定不在我,故我非常樂意擔當殿後的角色。

彼此之間的步行距離最好維持在一個視線能觸及的範圍,以便相互照應,而同時又不致令人感到被催促或過於疏離。(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除了身處的位置,我還留意到,彼此之間的距離最好維持在一個視線能觸及的範圍,以便相互照應,而同時又不致令人感到被催促或過於疏離。要讓各人安處於適當的位置和保持舒適的距離,還需要經過更多的摸索和互相磨合。召集同好,隨時便能結隊出行。結伴同行看似隨意,但若認真看待,亦非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你在意同行者感受的話。

走着想着,身體與周遭植物的接觸從不間斷。草木如路障,裹足攔腰,時而低頭避過橫伸的枝葉,時而弓腰規避繞纏的藤蔓,時而留心突出的尖刺,但草木又如一手一足,供扶手作支撐,助你走過一段又一段急陡浮滑的山徑。可我是個植物白癡,雖對身邊一草一木心存感激,但大多叫不出它們的名稱來。雖然曾經認真地翻閱過植物圖鑑,但總是記不住各自的特徵,甚至連品種或俗稱也會很快忘記掉。

草木如路障裹足攔腰,時而低頭躲枝葉,時而弓腰避藤蔓,時而留心突出的尖刺,但草木又如一手一足,供扶手作支撐,助你走過急陡浮滑的山徑。(資料圖片/陳嘉元攝)

不過,有一種植物我倒是時刻記在心頭,它叫淡竹葉。淡竹葉屬禾本科植物,外型毫不起眼,可它們傳播的方式簡單而直接,很是厲害。長橢圓形的種子末端,長着小小倒鉤,輕易地便鉤繫在路過行人的衣衫褲管上。被倒鉤弄得痕癢刺痛倒是小事,但是光看身上一顆顆的滿是種子,卻十分令人困擾。一旦發現,更是心癢難耐,便想動手拔除,欲除之而後快。但它教曉我們一件事:不管你是高手低手,裝備精良或簡陋,還是得靠雙手認真逐一掐除。大自然對我們總是公平得緊。

急降至山麓,發現了一座機槍堡和一座軍事座標石,前者已然塌陷,後者仍保存完好。這區域原是二戰時期的醉酒灣防線東翼,至今仍遺留不少軍事遺迹,但大多已被草木所掩,隱沒於林中。座標石指向的山腹小徑,大抵都是昔日通道。這條一直朝向大藍湖的荒徑,路狹且漫長,呈現靜態的原始美。在幽微的綠林下,墮入荒蕪,走進歷史,也是種樂趣。

急降至山麓,發現了一座機槍堡和一座軍事座標石。圖中為機槍堡。(資料圖片/顏鉻輝攝)

這女神之山,不貴在遠揚景致,而在於身旁的山野萬物。從中體察人和物的深層關係,發現更為耐看的美好內在,嘗試「陰天路線」的更多可能。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羅榮輝的文章:

上文刊登於第196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6日)《尋找女神山》,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