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搖滾】當勵志成為主調 失去反叛的搖滾意味着什麼?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這個時候出現的《樂隊的夏天》,又在訴說什麼主張?

承接上文:【中國新搖滾】樂隊的夏天到了 老中青三代集結帶來黃金時代?

主要製作人和主持人、生於1968年的馬東說:「樂隊在我那個年紀的人心中,是跟很多詞彙畫等號的,類似於像憤怒、窮作(貧窮和造作)等。但今天的樂隊狀態不一樣,我們在做這個節目的時候,發現了特別多年輕、可愛的樂隊,樂隊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從過去播出的六期節目內容來看,它重點在挖掘搖滾樂隊作為生活方式的一面,從他們的服飾、言談以及精心設計的表演上呈現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帶有可愛色彩的立體娛樂,而刻意地過濾掉了傳統搖滾樂隊那種「憂國憂民」的憤怒勁兒。

反光鏡樂隊。(資料圖片)

考慮到之前的《中國有嘻哈》因為紋身和頹廢文化而遭到廣電總局封殺的前車之鑑,這種「去反叛化」原則在精神旨趣的選擇也就情有可原,在操作上也有高明的回避禁令的好辦法—在炎熱的夏天,主辦方用高領毛衣緊緊地捂住了有紋身的搖滾樂隊成員。微妙的是,在禁令之下,連評論界似乎都達成了共識,一位名叫李皖的內地樂評人認為:「搖滾的本質就是嚴肅地對待生活和音樂,不僅是憤怒的、叛逆的,也可以是快樂的、溫情的、健康的。」這個說法代表很多樂評人對這檔節目的態度,也深刻地引導着觀眾。

節目並未直接放大「搖滾復興」的願景,而是借助權威評委普及搖滾分類和「不插電」等常識。官方宣傳片輕鬆地號召:「我們一起玩吧!」參與樂隊的口頭禪也是:「就是玩。」但隨着節目熱播,鋪天蓋地的評論難免會賦予它更多「深層」內涵,其中之一便是勵志。

綜藝騷的成功方程式

一篇點擊率超過10萬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對此作了註解:「被生活劈頭蓋臉地暴擊,卻還能又喪又倔強,掙扎着昂起頭,大叫『我不服』……在塵世裏打滾,即使無法雲淡風輕,也一定要內心篤定。」這篇文章認為,《樂隊的夏天》展示給很多成年人生活的正確姿態,聽起來充滿正能量。

樂隊的夏天排練現場。(視覺中國)

這種解讀來自節目有意和反覆展示的細節,反映的是搖滾樂隊面對的生存困境。比如不少樂隊成員以兼職方式在「玩搖滾」,如「刺蝟樂隊」的主唱和結他手其實是一名專職程式員,跟普通上班族一樣過着朝九晚五的生活;而「鹿先森樂隊」中則有景觀設計師、建築工程師和給排水系統設計師(工程師),他們以正職收入來維持對搖滾的熱情。這些當然都是事實,而節目本身聰明地將他們的經歷放大為花絮,煽情位化為感人的流量,剎那間讓觀眾的內心變得極為柔軟,而搖滾樂真的在泛起的淚花中溫情起來了,它隨後貢獻了甜蜜而輕鬆的旋律,借助於翻唱鄧麗君或者純樸的歌來向經典致敬,或緬懷青春。

外界的過度解讀都多少帶有一廂情願的意味。本質上,這是一檔借助音樂品種來作定位的娛樂綜藝節目,和《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以相對理智的心態來看,我們不會苛求這個舞台在現實的重重限制下,能綻放多麼理想主義的音樂光芒,也不應否認它在商業上所取得的成功:作為一個全新的音樂類娛樂節目,一個新時代「娛樂至上」的產品,它成功地用搖滾的多彩標籤包裹了一顆顆柔軟的甜心糖。這一點上,和以教易為大眾接受的故事來傳播心靈雞湯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揭開一層層糖紙,就找到了它火爆的原因。撕掉「搖滾樂」,露出「選騷+堅持理想+真人騷」節目的框架;再撕掉框架,看到的是樂隊時尚、酷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穿着、言談和個性、愛好。這當會引起追求個性的粉絲的追隨—這雖然是個悖論,但皮褸、墨鏡、金屬裝飾品正因此而暢銷,並成了復興搖滾的標籤。這些標籤,三十年的歲月都無法將它們磨損掉,如今看來反而顯得更有復古的味道。Vintage是什麼?可能就是不夠時尚的一代人仍可建立及活在自己那個時代的世界,而且看起來也還不錯。

陸續有來又恍如絕響

不錯,這是一場復古懷舊派對。從翻唱經典歌曲、樂隊的造型設計等元素都不難看出這一點。最大的復古,還在於重拾「樂隊」這種形式本身。而借助於綜藝節目這個主流娛樂途徑,這個概念近兩年愈發頻繁地進入公眾視野,早先就有《中國樂隊》,而在《樂隊的夏天》之後,內地另一個視頻門戶策劃的另一檔《一起樂隊吧》也將很快上線,可謂前赴後繼,不知是為推廣昔日的亞文化不遺餘力,還是嗅到商機的浩大。

這些樂隊節目的一個共通特點在於:迎合年輕人的個性文化口味,在開放的網絡打造舞台和新偶像,破開圈層的壁壘,一方面讓人感覺到樂隊的迷人魅力,另一方面暗示:這距離你的生活並不遙遠,甚至你也可以搞一搞,借助於愛好來實現夢想或者一起玩—簡單到什麼地步呢,買一瓶贊助節目的飲料就行。這就是消費時代借助商品最容易實現的「共情原理」,或者說肥皂泡式的夢境。

早前的真人騷節目,中國新說唱。(資料圖片)

到最終,產生的Hot 5超級樂隊,能否跳出搖滾樂層面為更多人喜歡?或能真的引起新一波樂隊風?

在節目結束之後,這些樂隊可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繼續在小範圍流行,輾轉於現實的音樂節和各個城市的酒吧間;也可能一飛沖天,成為全民偶像,乃至新時代搖滾icon—這個目標有些遙遠,姑且不談受眾基礎,目前這些參賽樂隊都還沒有能夠影響到文藝圈層之外的傳唱之作,或許在他們看來,搖滾樂不必如此掉價,但最起碼的一點是保證原創,而不是一直借鑑歐美、日韓的樂隊,或者改編和翻唱前輩們的經典,以及在音樂技巧上有專業水平的表現。

不談溫情和健康這些元素是不是搖滾本質,但失去了反叛、憤怒、直擊現實的意味,當懷舊勵志成了主調,多少意味着衰老與乖巧。因此,這節目到底是讓樂隊潮迎來了盛夏,還是只是一種擺脫了嚴冬的錯覺?

作為幾十年的搖滾與樂隊迷而言,另一段時代對比叫人唏噓。二十五年前,大家對這些來自北方的新聲音是充滿着好奇和期待的,文化震撼打開了兩地的視野,彼此吸納。那是真正反映時代的聲音,也是真有偉大聲音的時代,可惜,彷彿已成絕響。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李照興的文章:

【電商網紅.一】互聯網消費靠網紅奇招盡出真能贏得市場?【電商網紅.二】網紅促銷或是曇花一現消費狂歡現不穩定因素【電商網紅.三】網紅也需接受績效考核?數據時代電商遭挑戰【網紅城市】千年古都變潮人據點 內地城市重塑自身形象【網紅城市】過氣網紅城市不過氣 打造新生活想象【網紅城市】審醜衍生低美感社會 互聯網造城或面臨危機

上文節錄自第17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7月15日)《樂隊的夏天還是冬天?中國新搖滾:收起怒火賣溫情》,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