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性空間不足佳節難做愛? 怪獸家長監控或更「得人驚」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性趣減少似乎是全球多個地方出現的現象,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性空間」不足是經常被探討的問題,一般人除了面對長工時和高壓力的生活節奏外,更嚴峻的問題是居住環境限制,不少情侶均抱怨,空間狹窄影響他們的性生活,夫婦做愛次數亦偏低。那麼,在情人節的浪漫時份,香港人是否也得面臨「越難做愛」的煩惱?(此為《全球性蕭條》專題報道之七)

《香港01》訪問了香港精神科及綜合醫療中心三位認可性治療師,包括精神病專科醫生黃宗顯、註冊社工何銘熙和註冊護士兼助產士鄧永琴。

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去年底公布每五年一次的《香港家庭計劃知識、態度及實行調查》,調查於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間進行,隨機訪問1,514位已婚或現正同居的婦女,以及1,059名婦女的配偶或伴侶。結果顯示,本地夫婦每月平均做愛3.7次,相當於一周不足一次,稍低於2012 年的調查結果。調查報告指出,受訪者認為「生活空間擠迫」及「與孩子同住一室」是影響性生活的主因。

影響性行為的成因複雜,但現今世代的伴侶似乎得承擔更多的壓力。(網上圖片)

另一項發表於2016年的調查報告《青少年與性研究》的結果顯示,18 至27 歲年齡組別中,性交經驗與上一次於2011 年進行的調查結果相若,但是中學生的相關經驗則稍為下降。

鄧永琴認為,雖然報告顯示性愛次數減少,「但是否可以說是性衰退?我認為暫時不能這樣說。」何銘熙亦補充:「我認同不能概括而論,首先每個人的需要都不同,需要視乎伴侶之間的配合。若雙方的性需要都不太強烈的話,性行為的次數少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反而是若雙方存在落差,一方強而另一方弱的話,才會出現關係上的問題。」

專家指出性空間不在乎大小,關鍵是有足夠的私隱度。(Getty Images)

性問題源於土地?

雖然,目前的數字並不能反映性衰退的情況,但不少香港人近年着實多有抱怨土地問題影響性生活,這亦反映在家計會的調查。那麼,土地問題是否影響性生活的重要因素?何銘熙質疑:「我覺得這存在很大的討論空間,回想幾十年前的香港,家庭的組合每每很多人,一般會生很多小孩,而且居住環境甚至比現時還要擁擠,婚後與父母同住的情況同樣普遍。所以很難說這個情況有影響。」

鄧永琴分析,土地問題的影響可能涉及其他因素,以本地電視劇的情節為例,雖然沒有任何裸露鏡頭,但會有情侶親熱的鏡頭,當中營造的空間感很大,兩人的衣服可以從大門,拋滿整個大廳,再到走廊和房間。她強調:「這予人錯覺,以為性需要很多空間,即一個很大的平方空間才能滿足性行為。」

鄧永琴認為,性的確需要空間,「但這個空間不應是一個平方呎的空間,而是一個高私隱度的環境已經足夠。」

黃宗顯認為,家長教小孩的方法和他們以往小時候如何被教導有很大關係。(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怪獸家長造成的沉重壓力

那麼,幾位性治療師又認為香港人為何性生活偏少呢?何銘熙坦言:「我留意到,現時家長的監控比以往厲害得多。」他指出家長關注小孩的程度很高,因為很多家庭如今只生一個小孩,故將全部精神投放到小孩身上,連他們去過哪裏、在電腦上看過什麼、手機瀏覽過什麼網站都要清楚掌握。

他反問:「其實在一個如此高度監控的環境下,年輕人瀏覽色情資訊是否如坊間形容般輕易?他們其實面對很多壓力。」他認為不少家長在管教方面不懂得如何收放,未能讓子女在性方面自由探索,反而處處設限。

怪獸家長的確為今天的青少年帶來不少心理負擔,歐美不少國家也反映此問題如何影響年輕人對性的態度。鄧永琴認為,儘管數據顯示年輕人依然是性行為最多的年齡層,但這年齡組別深受「贏在起跑線」的觀念影響,「由出生就不斷追趕,要追趕成績、一生一體藝、兩文三語等,故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空間或心情接觸其他事物。」

這種不停追趕的情況令他們感覺一切已經是他們在成長階段中最大的責任。他們長大後,身心均感覺疲累,不想背負更多責任。她分享一位年輕男孩最近對她說過一句令她印象深刻的話:「我不打算結婚,因為婚後要和太太分享很多事情,這太麻煩了;離婚後又要分身家。」鄧永琴認為受這些觀念影響,年輕人對性的渴求和需要減少,並不意外。

今天的年青人,由出生至大學畢業,得面對來自直昇機家長的巨大壓力。(Getty Images)

鄧永琴對於怪獸家長對子女的影響,也有親身經歷。她育有兩名女兒,一個正讀大學,另一個則快將小學畢業。她提到小女兒學校的有趣例子:「有位家長曾經向學校反映,指自己兒子被同班一位女同學表白,投訴兒子遭性騷擾,原因是兒子說不喜歡對方這樣說。」

她解釋,這本來就是一個小孩的正常反應,而且社會上很多人在求學時期都曾經歷類似表白的情況。她認為這本應是家長和孩子討論的好機會,一同商討應該如何面對。她分享自己一位友人的做法,這位朋友的兒子近日收到女同學的表白字條,問他喜不喜歡自己。這位母親先鼓勵兒子自行決定如何回答,但同時強調先弄清楚「喜歡」的定義,「媽媽很喜歡你,也很喜歡爸爸,但兩者是不同的。」鄧永琴認為這樣處理和教育,得出來的結果和差異可以很大。

可見,空間不足的問題並非今天的事,上一輩也不見得比我們擁有更廣闊的空間。這或許更多源於我們的誤解和錯覺,認為性需要很大的空間才能滿足。反而,怪獸家長的影響恐怕急需社會的注視,以免對下一代造成不必要且沉痛的負面打擊。畢竟,即使撤開性行為不談,情人節本身也是年青人學習成長必經的重要階段。

上文節錄自第14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28日)《性解放運動半世紀 全球「性蕭條」》專題報道。

相關文章:【情人節】做愛被子女撞破點算好? 尷尬反映香港性教育裹足不前

【全球性蕭條】系列:【性蕭條.一】啪啪聲,咁難聽 房事低迷的全球現象【性蕭條.二】獨身主義的隱痛 做愛次數減少怎樣影響社會?【性蕭條.三】年輕人不愛做愛? 美記者歸咎家長、交友APP【性蕭條.四】日本「低慾望社會」 性產業卻發展蓬勃【性蕭條.五】性產業升級轉型 日本銀髮族成消費主力【性蕭條.六】豐富性生活不必然婚姻美滿 無性伴侶也可以幸福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