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偶像】造星節目生產娛樂「鮮肉」 滿足新時代年輕人需求

撰文:李照興
出版:更新:

不管是否為更外部的世界所熟悉,國內新生代偶像已搶佔內地娛樂的灘頭,以量而言,遠超過其他國外藝人粉絲量。本土偶像有最煞食的曝光地盤——綜藝節目和中國強大的社交平台。迄今,電視仍然是眾多國人的主要娛樂(哪怕觀看的載體變為手機或平板電腦),各大衛視(特別如浙江衛視及湖南衛視,所以,偶像多出沒於杭州和長沙)都在黃金時段播放精心製作的內容,或勵志或搞笑,或選秀或競賽,或兼而有之。

【製造偶像】粉絲經濟帶動新型娛樂 少男少女團體靠打造

互聯網巨頭的介入,使得這種娛樂形式在2016年呈現井噴式發展,該年也因此被稱為「網絡綜藝元年」。新生代偶像是收視率與點擊率的保證,而他們與綜藝之間也是相互成就的互帶關係,許多節目本身定位便是造星舞台,娛樂「鮮肉」們大多由此出道。再「近代」的,比如當下正紅的楊超越,為內地女團「火箭少女101」的核心成員,因為風靡網絡的單曲《卡路里》中的一句誇張唱腔意外走紅;其成名之路起步於騰訊視頻主辦的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參照韓國節目形式),堪稱內地網綜造星的代表「出品」。

青春成長節目《創造101》(參照韓國節目形式),堪稱內地網綜造星的代表「出品」。(視覺中國)

而張藝興則出自湖南廣播電視台經視頻道的《明星學院》,該節目初衷正是打造未來偶像。當然,本土偶像第一講求的質素也不一定是「顏值」,騰訊視頻策劃的主要脫口騷節目《吐槽大會》,便捧紅了其貌不揚的諧星李誕,他以擅長諷刺他人私生活痛點的幽默感,樹立了符合當下大眾趣味的個人風格。

騰訊視頻策劃的主要脫口騷節目《吐槽大會》,便捧紅了其貌不揚的諧星李誕。(視覺中國)

更有意思的是,跟國外許多反叛的青春偶像不同,我們幾乎難以在內地新生代偶像身上發現任何叛逆性的因子,不管社交平台,還是私人生活,他們都顯得如此正確和富有正能量。這源於經紀公司對於「該和不該」的尺度把握和細緻提點,他們在公共舞台上展示出漂亮、聰明、乖巧、富有教養和適度的個性化即可,牢記着不可逾越的雷池,其中最大的禁忌當是政治——關於這一點,並非完全說不能發聲,而是一定在關鍵事件中用自身的影響力表達正確立場,比如在去年底的「金馬獎頒獎事件」後對「台獨言論」表示憤慨,強調愛國心,以及在國產大飛機試飛成功後,為《人民日報》的祝賀文章點讚等。

健康不叛逆

作為偶像,他們代表也引導着內地年輕人的價值觀,如「顏值即正義」、熱中搞怪、崇尚個性,再混合着追逐夢想的勵志性,建構一種虛幻的所謂「個性」,而實質上,由外形打扮到演出風格都顯得模糊不清。所以,像Hip Hop 這類美國街頭文化,注定是難以在中國按原本的路數生根,而只能淪為模仿外形虛張聲勢。

說唱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中,流量小生吳亦凡擔任導師。(視覺中國)

Hip Hop譯作「嘻哈」甚至到後來不容於大眾傳播,被列為官方禁用的字眼。而主流價值對藝人的要求,則是「德藝雙全」,Hip Hop可能承載的反叛和粗暴,最終都局限於中國式的浮淺和鮮嫩。這注定了在中國青年文化中,不會出現敢於反傳統,或者離經叛道式言行。

這正好是符合官方價值的,乖乖小生美妞式的青年偶像是最容易掌控的,而他們更是不假外求、自發研製的,就如早年的汽車研製一樣,先引用國外技術,再自己加工,進一步合乎民族復興的倡議。就算這些偶像還未被輸出國外,但起碼可減少中國青少年對外來偶像的依賴,換個說法是抵抗了文化霸權及文化侵略,也確保娛樂經濟的內銷市場實力,算起上來,還是相當划算。

張藝興成為新一代的花美男偶像。(視覺中國)

站在娛樂及青年文化的角度,不管生產模式怎樣,不理它是否遭意識形態監控,時代新偶像的最大問題都不在此,而是在於,真正具有高質娛樂性的作品少之又少,不論是音樂創作還是影藝演出,更遑論藝術性。新偶像的水平絕大部分只停留在感官層面(表面漂亮,第一反應是:好笑)。

偶像本身似乎更熱中炒作熱點事件,從而製造八卦話題,保持其知名度,而非通過出眾的作品來證明實力。有說大中華概念上的「全民認可實力派」偶像,已經是二十年前崛起的周杰倫了,相比起當今鮮肉掛帥的一代,果真是不同級別。

粉絲被馴化

這樣看來,這一代內地本土自主研發的娛樂偶像,更像是流水線上剛推出的初始化次世代產品,在快速文化輸出變現意圖的「國策」下誕生,但在作品和個人表現上,是「被馴養的一代」。娛樂大藍圖的部分載體,比如《抖音》,看似活力四射,滿足了新時代年輕人的表層需求,其實囿於四面森嚴的壁壘中。

對於新生代觀眾而言,同樣也是,看似真實的綜藝節目、宣稱個性十足的偶像以及光芒閃耀的舞台,也在形成一個隱形的中國偶像版《真人Show》(The Truman Show,內地和台灣譯為《楚門的世界》),充滿繽紛的泡沫,很容易被吹破,形成更深層的幻滅感。但粉絲們關注點看來不在此——在被馴養的偶像面前,粉絲們同樣是被馴化的年輕人。

上文節錄自第14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月7日)《國產少男少女組合成風氣 粉絲經濟進化:製造偶像》,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相關文章:【製造偶像】粉絲經濟帶動新型娛樂 少男少女團體靠打造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李照興的文章:【中國潮語】2018年度漢字出爐 國家願景VS小民自嘲 網民點睇?【中國潮語】關鍵詞串聯各界現象 新地標宣示新時代來臨線上線下面貌模糊 具中國特色的網民是怎樣形成?虛擬世界結合現實人生 中國式的美好生活【娘炮】聽教聽話的國產偶像 「Man」定「娘」不是重點【娘炮】陰柔美橫行 看流行文化戰場怎樣演變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其他《香港01》周報有關中國娛樂文化的文章:【天價明星】離地片酬折射內地娛圈貧富懸殊 點擊率就是一切?【天價明星】粉絲經濟造就流量明星 小眾藝術家無人尊重【戰狼II】由捱打老散到億萬票房冠軍 吳京上位靠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