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潮語】2018年度漢字出爐 國家願景VS小民自嘲 網民點睇?

撰文:李照興
出版:更新:

正所謂「大國博弈,小民自娛」。每年年終選出年度代表漢字,盤點年度潮流歸納,往往出現國家或社會層面的大願景,以及小民自嘲的兩極化景象。官方或各大機構往往從宏觀角度出發,歲暮回顧總是四平八穩,苦中有望;民間或網絡盤點則生猛到題,而且帶有自我調侃味道。

今年的年度漢字,主流團體之選有「望」、「漸」,民間則戲說「悶」、「稅」、「降」,網絡界更自創由「穷+丑」組成的字,形容全民消費降級,普通人又窮又醜。

國與國之間的明暗比併,則轉化為愛國激情「曝晒」的舞台。2018年,是中國藉助奧運高調重返國際舞台十年,中國成功輸出的「銳實力」滲透全球。沒有一個時代,比這時期的中國人更心理不平衡,進而觸動「玻璃心」—如今中國已不是那個弱勢的國家,但在普遍的國民心中,卻不斷出現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已經那麼茁壯那麼富裕,卻仍得不到全球的尊重?」2018年正是這種心理以至衝突集體爆發的一年。

香港叫「花生友」,中國叫「吃瓜群眾」。「花生友」剝完花生,掃掉花生殼即清理好;吃西瓜又要吐核,又要扔西瓜皮,還要抹汁,難以收拾得乾淨利落。中國階層差異較大,吃瓜群眾的心理也表現得較為複雜。低下階層、酸溜中產或富裕人家的生活,後者雖自我感覺良好,但發現世界不如他們想像時,心理落差不可說不巨大。這些吃瓜群眾平常月旦政策,抱怨生活,但當國家有需要時,又會突然勇武發聲,戰狼群出。

中國吃瓜群眾看似聲勢浩大,發動起來後果驚人。但這只是假象,因為被釋放出來的吃瓜輿情,都是被容許或受誘導,往往不見相反或另類聲音。相較下,香港的花生友可說自由放任、百花齊放、難以掌控,某程度聚攏成一種想像的反建制力量。

中國能起功效的吃瓜群眾,必須擁護政策方針及官方價值,在虛假的民主表達中得到狂歡。這不禁令人懷疑,這些表達與行動是否對等。譬如說,針對意大利時裝品牌Dolce & Gabbana 的辱華廣告風波、華為孟晚舟事件,群眾在網上的洶湧發聲,似乎跟現實抵制效果並不匹配。那到底,人們在2018年真實的心意是什麼?

針對意大利時裝品牌Dolce & Gabbana 的辱華廣告風波、華為孟晚舟事件,群眾在網上的洶湧發聲,似乎跟現實抵制效果並不匹配。(視覺中國)

「悶」蘊弦外之音 呼應貿易之爭

網民選出的另一個年度漢字「悶」,似乎透露了一些玄機。這字除了有經濟求穩,因消費降級而引發的悶局之外,還有不少弦外之音。

「悶」有許多意味,從字形上拆解,在相對封閉的大門內存在壓抑,埋着故作振奮的民族情緒。閉門造「芯」,也切合由中興到華為,在國際舞台的技術與貿易之爭。這既在政府規劃內,也在一般「群眾」的願景中。

「悶」字也可理解為關起門來自我陶醉,也是今年潮興的網絡綜藝和「抖音短視頻」(社群應用程式)的新娛樂樣式。在內地的公共場所,如站台、地鐵車廂、員工休息過道,常常看到一個景象:百無聊賴的年輕人拿着手機不斷刷屏,好像很忙,但其實他們只是通過這種手機忙碌,以打發沉悶無聊的時光。

抖音是今年中國的娛樂與社交界別的勝利者,它的碎片化甚至比其他社交媒體更厲害。(視覺中國)

其實,我們大可加上一個「抖」字來形容2018。抖音確是今年中國的娛樂與社交界別的勝利者,它的碎片化甚至比其他社交媒體更厲害,而用戶的個人表演慾,同樣比在別的媒體更易發揮。只是其無底線的通俗、缺乏美感,難以提升整體國民精神面貌,更遑論代表中國輸出全球。

年度漢字暗藏窮+醜 網民自我調侃

關於年度漢字,一般泛意義上使用漢字的不同國家和地區,亦有不同選擇。京都清水寺的僧人揮毫「災」字,回應日本歷經多災多難的一年;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給出的答案是「變」,反映馬來西亞大選等一系列變革;台灣評選結果為「翻」字,同樣表達剛結束的選舉結果逆轉;中國記錄通訊社選擇了「漸」字,令人有些費解,倒不如網絡票選的年度漢字—(見下圖),由「窮」(穷)和「醜」(丑)的簡體字組合而成,普通話讀作「qiou」(讀音近「求」,結合了「窮」(qiong)和「醜」(chou)的拼音),表示窮到吃土、又醜又窮,是為窮醜土,反映廣大年輕人的自我調侃心態。

圖為網友創造的年度漢字qiou,暗含國民自嘲。(網絡圖片)

這與影視文化全年推陳出新的美顏潮流有點違和,因屏幕上展現的,有活在肥皂泡泡中的漂亮偶像,重複無數遍的清宮恩怨。當然,少數作品反映了現實,如真正貼近被遺忘的百姓底層生活的紀錄片《生活萬歲》,但這也拯救不了今年主流演藝界雪崩式滑落的災難。

沒錯,今年演藝潮整體平淡,不復前些年的雄心與銳氣。自范冰冰事件後,影視界開工率跌落谷底,業界有如步進寒冬。電視劇集依然延續古風,最叫座的《延禧攻略》,講述宮女如何在鈎心鬥角的宮闈中影響到「康乾盛世」,但拆解結構之後,更像是宮鬥過關遊戲;周迅主演的《如懿傳》同樣有女權在古典中復蘇的意味,但總歸是套路。

小驚喜來自電影,《我不是藥神》與現實藥業醫療系統的對照,引起連串社會效應,更成為中國寫實電影作品的獨有特色: 由於新聞媒體有欠獨立自主,難以成為社會監察力量,流行電影反而成了帶動社會議題的一員。另一部佳作《大象席地而坐》,諷刺地更是至今仍沒法在中國內地公映。

不過,中國新一代炙手可熱的明星已並非活躍於大熒幕,而是在綜藝節目和網絡走紅;互聯網巨頭打造的《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催生了張藝興、蔡徐坤及火箭少女101等新生代偶像。他們代表的年度潮流可說是娛樂水平下沉和審美降級。大眾狂歡看似取得了民主化(因為由超量的粉絲一元一票支撐),但內容方面總在淺薄與反智的藩籬中打轉。

繼續閱讀:【中國潮語】關鍵詞串聯各界現象 新地標宣示新時代來臨

上文節錄自第14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2月24日)《大國博弈 小民自娛 盤點2018年度中國潮語》。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李照興的文章:線上線下面貌模糊 具中國特色的網民是怎樣形成?虛擬世界結合現實人生 中國式的美好生活【娘炮】聽教聽話的國產偶像 「Man」定「娘」不是重點【娘炮】陰柔美橫行 看流行文化戰場怎樣演變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