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未來】用水陋習與利益衝突 解決水荒如何困難?

撰文:孔祥威
出版:更新:

科學家正研發空氣取水技術,或成未來水源之一。但長遠要避免水源歸零日(Day Zero)來臨,我們必需改變現時用水方法。

開普敦是南非紅酒重鎮,生產每桶紅酒所用的水遠超想像。(視覺中國)

天災以外,缺水危機更進一步的問題在於,以往的用水方法非常低效。據估算,我們每個人每天需要喝近3.8公升水,刷牙、洗手又用去了3.8公升,沖廁就用了11公升。然而,這部分的用水還僅佔淡水用量8%,絕大部分水都用在了農業和工業。

看不見的耗水量

開普敦是南非紅酒重鎮,2016年出口了4.28億公升紅酒到歐美。荷蘭川迪大學水源管理教授Arjen Hoekstra開創水足迹的概念,他指出,釀酒過程中絕大部分使用的水,都不是由最終消費者消耗。他和同事估算,一瓶125毫升的酒就用了100至200公升水來種葡萄。

不少產品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例如一支可樂分別在採集原料和包裝過程中用了28和7公升水,而一杯咖啡用130公升,一件T恤更達2,500公升水。其中肉類更是耗水之最。紫花苜蓿(alfalfa)是牛飼料中的常見成分,種植一公斤紫花苜蓿需要510公升水,而牛一般每天消耗約12公斤飼料。換言之,製作四分之一磅牛肉的漢堡包,就用了大約1,650公升水。

人類現時用水欠效率,例如在乾燥的美國加州栽種需要大量用的苜蓿。(視覺中國)

更甚者,我們對水源的輕視態度及水的低廉價格,令這些材料很多時還種在錯的地方。本身就乾燥的南加州為了種植紫花苜蓿,每年須由科羅拉多河運送逾7.6萬億公升水來灌溉。此外,印度的甘蔗或中國的小麥,這些耗水作物都在國內最乾旱的地區種植。

而且,農業用水的效益不高,例如蒸發、過度灌溉或灌溉系統漏水等,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灌溉農田都只是低效地淹沒田地,不少國家也疏於修繕水源基礎設施。墨西哥城首席復原官Arnold Matus Kramer就坦承:「我們並沒有投入所需的財政資源去做好系統的維護。其中一個結果是我們在水網中漏走了42%的水。」更莫說人類每日傾倒200萬噸污水、農業和工業廢料到水源。Otto警告:「我們長期忽視水的價值,但當我們將它用完時,我們就會發現它的價值。」

農業是人類主要食水用途,約佔總用量七成,但不時浪費。(視覺中國)

平衡利益與人權

Otto建議:「重視水的價值,令它有一個更高的價格,人們才不會在沙漠中種植紫花苜蓿……不會在非常乾旱的地方種植那些不合理的農作物,因為它在經濟上說不通。」然而,這實際上並不容易。

星座集團(Constellation Brands)是莫德洛(Modelo)和可樂娜(Corona)啤酒的製造商。墨西哥墨西卡利市(Mexicali)在2017年與之達成協議,讓其在當地建造啤酒廠。這是該市多年來最大的投資計劃,創造750個正職工作,而作為交換,市政府保證提供啤酒廠水源。

然而,當地根本沒有多餘的水可供啤酒廠使用,因為墨西卡利的主要水源來自科羅拉多河,源頭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由洛磯山脈融化的積雪而來。氣溫上升令降雪量減少,河水也因而變少,在流經眾多美國城市及農田後,到達墨西卡利時更是所剩無幾。

墨西哥墨西卡利市准許Corona啤酒所屬的星座集團在當地設新酒廠,雖然創造新職位,但令短缺的水源更為緊張,引起農民及市民不滿。(視覺中國)

這自然引起當地一些市民不滿。農民Salvador Mena García就投訴:「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足夠的水了。如果啤酒廠在這裏大量生產,幾年後……我們將用盡地下水。」另一農民Laura也不滿:「農民是受影響最嚴重的一群。」今年1月,抗議者試圖阻止啤酒廠的渡槽施工。Laura也是其中之一,她手持水管揮向持有盾牌的警察,堅決捍衛這項對所有人都是必需的珍貴資源。

水源行動者León Fierro Reséndiz也批評:「恩森那達(Ensenada)等其他墨西哥城市每年只需900萬立方米水,但啤酒廠每年卻需2,000萬立方米的水——這用量已是一個城市的兩倍。」而當本年7月,墨西哥聯邦政府頒布了法令,令星座集團之類的企業更容易提取各地的地表水源,Reséndiz稱之為「持槍行劫」。

如何肯定水的價值,又確保人人有水用,是考慮未來水源危機的重點。(視覺中國)

問題是,若水的價格提高,所有產品的價格都將隨之飆升,不少行業會受重大影響。聯合國在2010年宣布獲得潔淨水源和衛生設施是人權之一,如何在重視水的價格,與確保人人仍可取得,是水源危機的一大挑戰。畢竟提高水價、修理水管或鼓勵節約時,窮人首當其衝。Kramer認為,我們最終可能不會平等對待所有的水:「用水是一項基本人權。但人們應該為水付錢。」事實上,美國費城去年起展開補助計劃,把水價與家庭收入掛鈎,以確保窮人也有乾淨食水。

水價提高的可能結果之一,自然是用家不再像以往般揮霍。開普敦展示了全民節約用水的威力,如今的開普敦終於開始下雨,但Otto認為人的努力也不容忽視:「直到他們開始談論歸零日時,人們才採取足夠的行動,那真的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令人驚嘆,在這個城市開始談論歸零日的一個月後,人們大大減少了用水量,這證明我們能作出改變。」

解決複雜的水源危機或許沒有單一方案。隨着現時用水的方式難以為繼,不論是現時顯得稀奇古怪的空氣抽濕冷卻、化學海綿、竹棚水塔等方式,抑或是乾脆節約用水,我們都必須改變。

上文節錄自第135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0月29日)《沒有水的城市 未來水源來自空氣》

【科技.未來】專題相關文章:首架火車德國啟程 車廠攜手研發 氫燃料電池再臨氫燃料漸成國策 多元能源為未來趨勢蓋茨有份投資 碳捕集及儲存或將普及?碳捕集及封存減緩暖化 質疑者:最大的道德災難食肉不環保 未來要食科學怪肉?人造肉有得食未?先要克服三大難關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