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齡科技.專訪】安老阻力多 林正財:人口老化非現在進行式
根據官方推算,香港人口老化在未來二十年會明顯加劇, 65歲或以上長者的比例將由2016年的17%飆升至2036年的31%,每三個香港人之中,便會有一個是老人家。「許多人還誤以為人口老化在香港只是『現在進行式』,覺得距離步入人口老化尚有一段緩衝期,其實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以「龜兔賽跑」作喻,指出本港以緩速發展的安老政策應對社會老化現狀遠遠未夠,「在安老服務上,我們要想的是如何將這一隻龜變成一隻『電龜』。」
【樂齡科技.專訪】居家安老為目標 林正財:但政策仍向院舍傾斜
苦於缺人 輸入外勞「有共識便盡快做」
林正財認為,政府長遠有利落實安老方針的施政目標,值得嘉許。但眼下香港處理安老問題的阻力,艱在無地、苦於缺人、難在邁向專業化。例如在最核心的「缺人」問題上,單憑政府之力還遠遠未夠。他指出,社會氛圍依然成為政府能否大刀闊斧處理安老問題的成敗關鍵:「就像現時聽到部分院舍為院友洗澡,人手已經短缺到『本來日日沖,𠵱家隔日沖』的程度,但在輸入外勞解決人手短缺上,《施政報告》只是從上年的『研究考慮輸入外勞』變成今年的『考慮輸入外勞』,雖然口氣似乎更為強烈……」
他頓了一頓,「我明白勞工團體對此有很多關注,但我更會希望社會盡快達到共識,然後像日本一樣,制訂如何輸入外勞的全盤計劃。」他以即將在安老界應用的樂齡科技基金作例子,指出科技無法完全取代人力,應用科技亦必先有人,才能在安老服務上相得益彰。
艱在無地 需預留土地儲備應對人口老化
對於安老的另一核心問題「缺地」,林正財開門見山指出,所謂「缺地」,並非單純是社會需要更多的安老院舍或日間護理中心。他分析,人口老化對土地帶來的要求,是從本質上令老人家居住的區域變得宜居:「像油尖旺、深水埗這些人口密集的地區,就算我們想叫長者居家安老,都是在說空話。」因此,在早前進行得如火如荼的「土地大辯論」中,他以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向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交意見,希望增加土地供應,爭取更多土地投放在安老範疇。在飽受爭議的填海造地選項中,他亦表態支持東大嶼填海。
東大嶼填海近日成為政府招惹民怨的爆發點。對於坊間質疑遠水不能救近火,林正財以「儲備」來重申有備無患的重要:「我們必須承認,現階段難以準確估算未來人口老化使用土地的比率及數字,所以就必須『咩都做大啲』。」他更曾提出,香港需要2,400公頃土地來應對人口老化,並以這些開拓得來的新土地,補足過去二十年來,香港在土地規劃中未有包括的安老設備。
他解釋,自己的推算比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估算的土地短缺多出整整一倍,是基於需要土地儲備的緩衝來迎接人口老化:「倘若到後來我們真的高估了土地短缺,便權當大家都『住得鬆動啲』,有更多的休憩空間。」他反指如果因為社會對填海的分歧,導致造地的規模不及需求,便會變相缺少緩衝,未能讓在舊區生活得水深火熱的長者有機會遷出,最終使居家安老仍舊淪為空談。
缺乏專業認證各方需擁抱資歷架構
相對於現時缺人缺地的嚴峻,在林正財眼中,安老業「專業化」比較輕鬆,僅是「渠已成,水未至」。所謂的「渠」,便是資歷架構階梯。他稱欲要水到渠成,便需要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而吸引新血投身安老業的前提是整體提高保健員在資歷架構上的認證。現時坊間提供予保健員的訓練課程,以及供青年申請的「啟航計劃」⑤主要提供第三級的資歷認證,即文憑程度(中六程度)。而在安老界中,可獲得第四級資歷架構認證的,已經是具有至少六年經驗的院舍主管,等同於一個登記護士資歷。所以不難理解不少已具備中六程度的年輕人從資歷架構認證、事業階梯、薪酬福利等各種考量上,偏向選擇醫護行業,或者視安老業為一個跳板,並非長期投身的選擇。
「所以香港便要正正式式擁抱資歷架構,政府更要擁抱,他們應該要開辦更多的課程。」林正財以安老界前線員工「周身刀」通曉200多項的能力單元為例,說明安老業不純粹是一門重複勞動的厭惡性行業,而是一項值得專業化的專業:「培訓保健員的課程在資歷架構認證中,應逐步提升至第四級;更長遠而言,應該要發展到『持證上崗』。」林正財以澳洲為例,解釋具備專業認證的護理員及保健員十分吃香,期望香港安老界在前線員工培訓以及院舍認證計劃普及化後,下一步便推行前線員工認證普及化。「我們其實已經有路線圖,只不過需要一個過程去實行而已。」
繼續閱讀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專訪:【樂齡科技.專訪】人口老化可成產業 林正財:香港不缺安老政策
上文節錄自第13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10月22日)《應對人口老化 須跳出追落後思維 林正財冀全民與安老共生》。
相關文章:【樂齡科技】智慧安老產品多無以為繼 業界興趣低寧解決人手問題【樂齡科技】空間不足拖後腿 照顧員感受定成敗【樂齡科技】安老需以人為本 切勿盲信高科技【樂齡科技】放任式推動智慧安老 長遠需考慮前線培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