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大叔.影評】關愛大叔 那運動員和藝術家呢?
《逆流大叔》好看好笑,演員表現優異,連我一些平常不大看港產片的朋友都說是難得的清泉,看完後更在社交媒體大讚,希望能慫恿更多朋友入場,不能讓好戲湮沒。撰文:江澄
我也喜歡《逆流大叔》,喜歡它的笑話通俗卻不低俗,喜歡某些很有心思的細節(潘燦良飾演的黃淑儀,一家五口三種語言四種口音),還有用兩張劉德華演唱會黃牛門票串起四個大叔的靈巧。
但《逆流大叔》同時有兩個缺點令我耿耿於懷,看的時候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那就是導演和編劇對運動員和藝術家這兩種身份的處理。
電影其中一條主要的愛情線是吳鎮宇飾演的陳龍和鄰居Carol(胡定欣飾)。Carol是單親媽媽,有一個十幾歲大的女兒阿蟲(李賞飾)。阿蟲的爸爸是神出鬼沒的「藝術家」,好像不大理會Carol和阿蟲兩母女,但Carol的家仍掛滿這位「藝術家」的作品,都是一些特寫眼耳口鼻的前衛攝影之類。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稱呼一個人做藝術家,即使他從事藝術工作。畫畫的叫畫家,做音樂的是音樂人或作曲家,拍照的就叫攝影師。會用上「藝術家」三個字,許多時是形容某個人的性格。
一說「藝術家脾氣」就知道代表喜怒無常,特立獨行,很難與人相處……問題在於,導演和編劇利用觀眾對「藝術家」這種典型的想像去解釋Carol的不幸和窘境,我覺得是非常懶惰的做法。只要阿蟲說一句「我的爸爸是藝術家」就什麼都不用解釋,「藝術家」就是自我中心,置家人於不顧,沒有責任感,但同時女人又抗拒不了他。
Carol訴說家人反對她跟這個人一起,也沒有解釋一下,到底是「藝術家」賺不到錢還是對她不好還是很花心?總之,但凡「藝術家」就不是好丈夫?因為這種粗疏的處理,連Carol本身的性格都失真了。唯一慶幸的是,阿蟲阿爸這個角色在電影中只是過場,其功能跟一件道具無異。道具沒有深度是常識吧?
《逆流大叔》好歹算半部運動電影,胡子彤飾演的William更是四位主角之一,但電影對他運動員的身份也是處理得十分尷尬。
William本是乒乓球員,因為女友,所以放棄當運動員,去了天馬工程部工作,但龍舟重燃William對運動的熱愛,電影完結前,他決定辭職,重拾乒乓球拍。「運動員」是一個很籠統的稱呼,到底William是哪一個級別的運動員?他丟下球拍多久?專業乒乓球員是否一個可以隨時讓你重返職場的領域?天馬工程部的人工和前途比乒乓球員優勝幾多?電影完全沒有提及。
我明白胡子彤是四個主角當中資歷最淺的,戲份不會太多。但其實只要加一兩句對白,例如:「就算畀你做到精英運動員,可以做幾多年?」或「你夠啲外勞(大陸優才)打咩?」情況已會好很多,不會像現在這樣刻板公式:「藝術家」不負責任,不是好丈夫;「運動員」聽食屎,不是好男友。
「香港運動員聽食屎」不是我說的,是電影的對白,來自黃德斌飾演的泰哥。他自己也是學界乒乓球員,為何人到中年會說出這樣侮辱的說話,其實是很有趣的心態,可惜導演和編劇又是浪費了。
William的憤怒太表面,到底他憤怒是因為「香港運動員唔使食屎,你狗眼看人低」,還是「香港運動員咁慘,你仲踩多腳」?自1996年李麗珊證明了「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我相信香港觀眾已不再接受「香港運動員聽食屎」這種沒理由沒理據的設定。
四個主角,不知編劇是不是最偏心於潘燦良?他飾演的黃淑儀,戲份最完整,細節飽滿合理,跟Dorothy(余香凝飾)的錯摸情緣又不落俗套,非常驚喜,較另外三位大叔的故事優勝。大叔修理水喉至城門河食雪條那兩場戲,黃淑儀每句對白都在揶揄自己的年紀,Dorothy的反應坦蕩蕩之餘又可理解成欲拒還迎,難怪大叔有幻想。中年都走到尾聲的大叔驟然直視率真無瑕的青春,既溫柔又心酸,是全片最動人的一幕。
江澄小說作者主要作品《那年秋天,我們在雨傘下跳舞》、《像你這樣的一個女子》、《無疆》亦有寫電影散文及人物訪問
上文刊載自第12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13日)《《逆流大叔》關愛大叔,那運動員和藝術家呢?》。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江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