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日某月》說起 香港電影的名校想像(下)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撰文:江澄

上文提到兩所歷史悠久的傳統名校——聖士提反書院及拔萃男書院——的學生形象如何在香港電影中呈現,這篇文章繼續細數另外兩間名校。

從《某日某月》說起 香港電影的名校想像(上)

紅磚建築的瑪利諾修院學校是九龍塘的地標。(資料圖片)

瑪利諾修院:名校女生愛上窮小子

九龍區除了男拔萃外,瑪利諾修院是另一間以靚校舍聞名的學校。跟男拔萃不同,瑪利諾校舍路人皆見,就在熙來攘往的界限街上,一直延伸至何東道,從窩打老道、太子道及公主道天橋均看得到。許多對該校一無所知的人都會知道「那間紅磚學校」,彷彿是九龍城九龍塘的一道地標。

千禧年前,香港娛樂圈忽然短時間內湧現了三個來自名校、外形氣質大異的女新人:莫文蔚(女拔萃)、陳慧琳(玫瑰崗)和梁詠琪(瑪利諾)。

莫文蔚是混血兒,樣貌和氣質都最洋化,觀眾會記得她是留學意大利的鬼妹仔多過本地名校畢業生。陳慧琳同樣留學歸來,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鼎鼎有名,Kelly 就是念設計,具時尚觸覺的有錢女,一出道就獲大品牌青睞,中學在哪裏念已是旁枝末節。相比之下,梁詠琪較多利用本地名校畢業生的身份幫助自己建立形象,當中又以《初戀無限touch》和《心動》兩齣電影最為明顯。

《初戀無限Touch》和《心動》都是名校女生愛上窮小子的故事。梁詠琪在《初戀無限Touch》中飾演的阿塔念聖瑪利諾;穿的校服跟瑪利諾的預科生校服一模一樣,只差一枚校章。電影開始不久就有一個向着瑪利諾中學正門的鏡頭,校徽清晰可見。還有些小節如明愛中心餐廳和S-language等,觀眾有理由相信梁詠琪不只是演員,可能還兼任校園生活顧問。

(《初戀無限TOUCH》電影劇照)

《心動》對瑪利諾沒有明顯的指涉,只知道沈小柔念女校,來自中產家庭,但因為兩齣電影的戲軌相近,梁詠琪角色形象部分重疊,不妨混為一談。值得留意的是,《初戀無限Touch》和《心動》都是「名校女生愛上窮小子」,不是反過來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跟男主角認識不久,梁詠琪飾演的角色就會少少主動,鼓勵對方放膽追求自己(《初戀無限Touch》的送歌唱比賽門票和《心動》的喝酒壯膽意圖表白)。也是因為女孩主動,戀情才能順利開始。

《心動》故事跨度比《初戀無限Touch》長得多,導演的取向也較實際,小柔和浩君(金城武飾)糾纏20多年,最終還是有緣無分。《初戀無限Touch》則用童話式的處理手法,阿康(陳曉東飾)受到激勵,發憤圖強,A-level考得很好(估計應該入到大學)。阿塔卻因為想念阿康考試失手,要去英國升學。分隔兩地反令兩人愛得更堅定,一年後仍是愛得甜蜜的小情人。

除了明刀明槍地描繪瑪利諾女孩,《初戀無限Touch》還調侃了區內另一間名校——喇沙。鄒凱光飾演的喇沙仔被阿康和他的死黨大咪咪(黃偉文飾)玩到謝,戲中也沒有出現過任何較醒目或較多戲份的喇沙學生。(從對白推算,馮德倫飾演的Chris不是念喇沙,只知道他是世家子弟,相信也是念名校,可能是拔萃也說不定。)

如果喇沙利道是瑪利諾女孩跟喇沙仔的見面區,那火石道就是瑪利諾跟牛津道上好幾間學校的偶遇線。火石道也是熱門電影場景。《初戀無限Touch》中的阿康一直沒有說自己在哪裏念書,電影後段被逼得緊時才爆出一句:「我咪讀你隔籬那間野雞中學!」無意冒犯,但照位置推測,野雞中學應該是影射火石道另一邊、未搬入天水圍前的培聖中學。如果阿塔曾在火石道見過穿着校服的阿康,不只得「地下鐵碰着他」,那再蠢也不會誤信他念喇沙了。

不知道當年有沒有人曾因為梁詠琪而對瑪利諾女孩充滿幻想?高挑纖瘦,漂亮卻不太女性化,永恆的短髮,有文化,英文很好,不只不是拜金港女,還偏愛窮小子;當然金城武和陳曉東都俊俏,不是一般窮小子,金城武飾演的浩君還有音樂才華。但飾演情敵的唐文龍、馮德倫何嘗不是帥哥?

電影也沒有寫這兩個角色有什麼明顯的缺點,證明即使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女孩仍對窮等人家有近乎偏執的鍾愛。還有最叫男生窩心的是,女孩會羞澀地主動,是親和不是豪放,真斯文毋須假矜持。那時候的梁詠琪的確演活了火石道上,紅磚牆外,男生夢想能遇到的100%女孩。(紅磚牆內的100分模範生又是另一回事了。)

由喇沙會修士創立的喇沙書院,歷史悠久。(資料圖片)

九龍華仁:哪一天實現男生的夢想

《哪一天我們會飛》是近年較受注目、以校園為背景的港產片。電影中的英仁中學在九龍華仁書院實景拍攝,記得宣傳時其中一個賣點就是電影實現了所有華仁學生的夢想,和尚寺變了男女校,還有女神插班生。

從電影中可見,華仁的校園也很美,寬敞,有青草地,適度的古色古香,還有自己的小教堂聖依納爵小堂(不記得電影有沒有拍攝這個小教堂)。跟男拔萃的神秘又有氣派不同,華仁校園美得來較親民,從窩打老道行上一條短短的斜坡即可到達,站在大街上也看到部分校舍,小教堂更在斜坡底部。

電影也有充分利用校園的特色,例如開場時的青草地和在寬敞的走廊上駕駛校園的士等,不過電影中另一經常出現的場景格仔山(又稱雷達山或樂富山)則不屬校園一部分,是九龍仔的一座小山,也是華仁和英華學生喜歡流連之地。華仁書院是天主教中學,宗教氣息濃厚,但《哪一天我們會飛》沒有拍出這種氣氛,徒具華仁的美麗外殼,卻沒太多學校的精神,這方面我覺得是比較遺憾。

《哪一天我們會飛》在九龍華仁書院拍攝,將男校改為男女校。(電影劇照)

回到現實:名校光環褪色……

從電影中看到的名校通常都有寬敞的校園,古色古香的校舍,環境清幽寧靜,很容易以為名校都是遠離煩囂,獨處一隅的小天堂。現實中剛剛相反,歷史悠久的名校很多就位於人煙稠密的市區,一點也不離地。嘉諾撒聖瑪利背靠舊尖沙咀,面朝尖東;男拔萃就在旺角,學生衝落山去信和買四仔極方便;女拔萃在時鐘酒店林立的佐敦;九龍華仁向前狂奔百多米是龍蛇混雜的果欄;瑪利諾連着喇沙跟九龍城接壤;聖保祿在銅鑼灣邊陲;聖若瑟小學和香港華仁在吃盡人間煙火的灣仔……

有沒有發覺近年以傳統名校作背景的電影,如《哪一天我們會飛》及《某日某月》,都是以懷舊作賣點?今天的名校又是怎樣一種光景?多得香港教育制度朝令夕改,家長對香港教育的信心已瀕崩潰,自救之道是速速離場。如負擔得起都讓子女到外國留學,至少讓他們念國際學校(眾高官就是我們的最好榜樣)。提供本地課程的學校,即使是傳統官津名校或名牌直資,對有財力的家長已沒有吸引力。

名校光環逐漸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學費較本地學校貴幾倍至十幾倍的國際學校。漢基、弘立、德瑞、英基、香港哈羅等等,這些才是新一代高中產家長心儀的名字。且看今後20年的港產片會怎樣拍攝這些神秘高貴的國際學校,繼續滿足大眾對名校和名校生的想像。

江澄小說作者主要作品《那年秋天,我們在雨傘下跳舞》、《像你這樣的一個女子》、《無疆》亦有寫電影散文及人物訪問

上文刊載自第114期《香港01》周報(2018年6月4日)《從《某日某月》說起 香港電影的名校想像》。

更多《香港01》周報特約撰稿人江澄文章: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