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刀|張徹暴力美學奠基之作 糅合日本劍戟片的香港新武俠浪潮

撰文:李開泰
出版:更新:

張徹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香港武俠片的代名詞。而他的奠基之作,便是1967年的《獨臂刀》(The One-Armed Swordsman)。這部電影當時風靡整個東南亞,主角王羽亦由此成為了其中一個最高身價的華人影星。有評論形容,《獨臂刀》開創了「新武俠」時代。自此之後,武俠片不再是天馬行空的神怪鬥法,而是暴力美學的極致表現。

延伸閱讀

【劉家輝】少林三十六房:學盡少林拳腳兵器 創三節棍大鬥柳葉刀

【邵氏經典.洪熙官】劉家良重新拆解虎鶴雙形 詠春白鶴合而為一

人斷臂 刀斷刃

《獨臂刀》由邵氏公司出品,張徹、倪匡擔任編劇。故事講述金刀門的掌門齊如峰(田豐 飾),因誤中准南二毒(周小來、瞿諾 飾)的奸計而危在旦夕。幸得僕役方成(谷峰 飾)捨命相救,才得以保全性命。

為答謝方成的恩情,齊如風將其兒子方剛(王羽 飾)收入門下,視如己出。長大後的方剛武藝出眾,齊如風更有意授他掌門之位,並將愛女齊佩(潘迎紫 飾)許配予他。然而,方剛卻因為師父的器重,與其他師兄弟屢生磨擦,最後更萌生出走之意。

自小驕縱的齊佩知道後,率眾向方剛對質,並在盛怒間砍掉了方剛的右臂。重傷的方剛被農家女子小蠻(焦姣 飾演)所救。本來自暴自棄的他,得到了小蠻亡父遺下的武功秘笈。為了重新揮刀,方剛把佩刀折斷至三份之一,竟讓他練成了可以單臂施展的掌法及刀法。

另一邊廂,齊如峰的死敵笑面二郎(唐迪 飾)及長臂神魔(楊志卿 飾),研發出專門克制金刀門刀法的「金刀鎖」,金刀門上下無一人能敵。方剛收到消息後,決定不計前嫌,與小蠻一同前往營救。由於方剛斷臂,佩刀又比正常的刀刃短一大截。「金刀鎖」無法施展,方剛成功擊殺長臂神魔等人,替金刀門解圍。「獨臂刀」的傳奇故事,從此流傳江湖。

+5

集不同武俠風格於一身

從上面的劇情簡述可以見到,《獨臂刀》的故事結構跟《神鵰俠侶》頗為類似。方剛跟楊過一樣,都是被養父的女兒斬斷手臂,斷而在重傷之際,練成獨臂的武功。《神鵰俠侶》於1959年連載,比《獨臂刀》早八年,倪匡又跟金庸素來有交情。雖然倪匡從沒親口承認兩者有關連,但指方剛的形象是取材自楊過,則應當沒有太大爭議。

從這點亦可以看到,何以《獨臂刀》能夠在60年代紅極一時,蓋因它借鑒了許多不同新穎的武俠元素。除了金庸小說外,張徹亦融合了日本劍戟片的風格。動作場面不再以大為美,鏡頭儘量集中於兵刃交鋒的兩人。背景音樂也十分沉靜,藉此營造對決的肅殺。另外本片雖然不算血腥,但亦毫不掩飾斷手、殘肢、噴血的畫面。去到最後一幕,更出現了弟子切腹為師門殉道的情節。所有這些設計,顯然都是受到日本電影的感染。這些對60年代的觀眾來講,尤其感覺新鮮。

當然,這不代表《獨臂刀》純屬一個新潮的複製品。比起日本劍戟片經常圍繞的「復仇」,本片主題依然是傳統武俠作品所珍重的價值,包括忠恕、堅毅、俠義等等。由始至終,方剛都沒有展示出過多的怨恨,反而是在聽到師門臨危的一刻,便立即提刀前去救駕。

既有新式的拍攝手法,又保留了舊有的倫理觀念。這就是《獨臂刀》在製作上最成功的地方。

+3

鬥智為先 奇門盡出

在武打設計方面,由於本片是參考劍戟電影的模式,自然不會有太多翻筋斗或跳躍的動作,甚至連武術本身都不是重點。它更強調的是在戰鬥過程之間,突比武的殘酷,以及對決雙方的盤算。故此招式的舖排傾向簡單,具有一種刻意的原始味道。而武者的心理變化,才是其中的真正關鍵。

這點亦延伸到去本片的另一項重要元素,那就是智謀。長臂神魔之所以能夠克制金刀門刀法,便不是靠武功上的長進或招式的運用,而是直接以嶄新的奇門兵器困鎖對方。這也只是整個布局的第一步,待夾實了對方的兵刃後,他就會用其他隱藏的武器下殺手。

這種做法同樣見於方剛身上。在與長臂神魔的弟子交手期間,他便先將自己專屬的短刀,偽裝成一般的金刀。當對方夾錯了前面的刃鋒後,他才脫出真正的短刀,殺其措手不及。及至最後,方剛也是因為憑藉斷去一臂,令到長臂神魔對他右手的攻擊失算,才得以獲取勝利。雙方的成敗,固然有武技的因素,但智謀和算計,顯然更為重要。這點對於講究光明磊落、明刀明槍的傳統武俠世界來講,稱得上是一種顛覆,卻承接了日本文化對兵法的定義。

回歸現實,雖然真正的武術歷史中,沒有「金刀夾」這種奇門兵器,但它的外形應當是以羅漢鉤為藍本。至於用奇兵擾敵,再以一般兵刃下殺手的打法,亦確實有所根據。不少真實的奇門兵器,如流星錘繩鏢飛蝗石等,便是承擔著前者的功能。

此外,方剛斷刀的設計,也同樣具備著一定現實基礎。蓋因在斷臂的情況下,不能用上雙手的力量之餘,身體的重心分佈亦難以平均。故此長身的劍器,或者重型的刀具等,著實不太適合獨臂的武者。而截短了的刀刃,則可單用前臂,便能做出來回揮砍的動作,斬擊對手的手臂。當然如果真要套用到現實,刀具的刃鋒就不能像電影般如斯筆直,而要帶點弧度,這樣才可以打出揮砍的力量。另外刀身亦可能要更窄一些,以此方便單手應用。形式可以參考西方Hema的Polish Sabre:

西方Hema的Polish Sabre,乃單手兵刃的典範之一。(圖片擷取自https://bit.ly/2K0Y5fQ)

撇開與真實武術的某些不符,《獨臂刀》的確是一部非常前衛的香港武俠片。正是在《獨臂刀》的成功後,張徹逐步奠定了自己的電影風格,最後形成了別樹一幟的暴力美學。

而王羽亦憑本片,一躍成為港台兩地最炙手可熱的動作影星。往後數十年間,王羽再拍攝多部以「獨臂刀」為題材的電影,更曾因此在版權問題上,與邵氏公司針鋒相對。這批橫跨年代的「獨臂刀」電影,也評價不一、好壞參半。

然而無庸置疑的是,1967年的《獨臂刀》首作,確實是華語影壇上的永恆經典。張徹導演對武俠片的貢獻,從此長留影迷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