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西方式飲食增患癌風險 減吃紅肉加工肉 2類食物應多食

撰文:今周刊
出版:更新:

大腸癌已連續15年位居台灣人罹癌患者人數第1位,2020年大腸癌新增個案達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前美國芝加哥榮民醫院心臓加護病房主任謝安民引述最新研究指出,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且確診時已是晚期癌症的比率也增加;其次是西方式飲食可能透過改變大腸內的細菌生態,產生某種大腸桿菌,導致大腸壁發炎,最終惡化成大腸癌。

謝安民在Facebook「謝醫師開講」專頁發文表示,過去1年來有兩份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研究報告值得關注:

1. 新診斷出大腸癌的病人中,年輕人比例提升,且診斷出來時,已是晚期癌症的比率也增加。

2. 西方多食紅肉、加工肉品、精製殼物和糖,而少吃蔬菜、豆類的飲食習慣,可能改變大腸內細菌的生態,產生某種特殊的大腸桿菌,導致大腸壁發炎,最終惡化成大腸癌中的一種。

相關文章:大腸癌|肥胖飲酒7種人屬高危險族群!留心6大症狀糞便帶血要就醫👇👇👇

+4

這份研究指出,1995年時新增大腸癌患者中,55歲以下比例僅約11%;但到了2019年竟成長至20%,30年來幾乎增長1倍,且有60%的病患發現時已是晚期。

近年來大腸癌病例與死亡率逐漸降低,可歸功於篩檢普及、醫療進步和大眾有意識的避免抽煙等癌症因子。但大腸癌症患者年輕化、且晚期比例增加的原因仍未清楚,不過從第2項研究來看,或許可見端倪。

這項針對逾13萬名醫療人員進行的大型研究,每4年一次會檢查受試者的飲食方式,結果顯示習慣西方飲食的人,腸道系統出現特殊的大腸桿菌,而含有這種桿菌的大腸癌發生率,比少吃紅肉、加工肉品與精緻澱粉者的比例高上許多。

所謂的「西方式飲食」,主要是精製澱粉、糖、紅肉(牛豬肉)和加工肉類(煙肉、火腿、香腸、臘肉等)吃得多;而蔬菜、豆類吃得少,這種飲食已知會引發全身及腸胃道的發炎反應。

謝安民提醒,這個研究證實飲食可能與大腸癌的發生有關連,雖然多數都市人的飲食以中式為主,但中式食物中仍包括許多紅肉、加工肉品、糖和精製穀物等西式飲食類似的成份。尤其有些人的飲食也是缺乏蔬菜、豆類,因此我們也應該和西方人一樣注意預防、診察大腸癌。另外,美國癌症協會近年已將大腸癌建議篩檢年齡,從50歲下降為45歲開始,或許也能做為台灣借鏡。

【延伸閱讀,更多銀髮保健養生建議】

護腸胃飲食|防腸癌食物要新鮮?6類食物增免疫力奶五穀每日分量

+15

肥胖|中年漢太貪吃終患脂肪肝 6大飲食習慣可預防 早晚要喝奶

+7

延伸閱讀: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