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食物|濕熱/寒濕屬邊種?健脾去濕吃薑飯番薯糖水!戒4類食物
去濕不一定要飲去濕湯?早晨醒來後好像沒有睡過,賴床不想動,在巴士上睡到「豬」一樣,空氣濕漉漉的春季,陰晴不定,身體的沈重感讓人提不起勁。從中醫的角度上看可能是犯「春困」;困濕氣,去濕之本重於健脾,健脾去濕的食物原來包括番薯糖水。
春困是什麼?春困症狀四肢乏力
春季易犯「春困」,困了甚麼?困濕氣。空氣要抽濕,人體要去濕。從中醫角度看,春困由於體內陽氣不足,當陽氣不足,氣血會不順,臟腑缺乏滋養。《黃帝內經素問》記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虛生濕,去濕治本之法是「健脾」,若脾胃功能差,體內濕氣排不出,會感到身體很重、四肢怠倦、精神不濟、睡極不夠、四肢乏力、心情抑鬱、膚色黯淡無華等跡象,假如女人這樣子又殘又倦,工作效率低,實在缺乏吸引力。
按下圖了解為何體內濕氣重?
體內濕氣分為外濕和內濕:
外濕:多因氣候潮濕,經常涉水淋雨、或居所潮濕等,令濕邪入侵人體導致。
內濕:由於日常飲食不節制,多吃生冷或肥膩、辛辣食物;飲酒、大魚大肉也會損傷脾胃。
當濕邪侵入人體,因應身體各自臟腑功能不同而發生轉變,如平日脾陽偏虛的人,濕邪易轉為寒濕,損傷脾臟陽氣;胃熱偏盛的人,濕邪易轉為濕熱,易耗傷胃臟陰液。
按下圖自測你屬於寒濕或濕熱?
濕熱症狀 宜吃什麼?
香港人犯「春困」時,較大機會出現濕熱的症狀,例如胃脹肚脹、厭食、口苦、口粘、口渴不想喝水、口臭、尿色黃、大便較黏、排泄不暢、臉色膚色發黃、身熱有汗。
濕熱宜吃:宜用生薏米煲水飲,早上吃蒸番薯、蒸淮山、烚栗子、番薯糖水(少甜)等甘味食物,也可助健脾、益氣、去濕。但若胃腹感到脹氣,不宜吃太多番薯。
寒濕症狀 宜吃什麼?
至於寒濕,亦會胃脹肚脹、胃口差,還會口淡、腹痛、腹瀉、惡心想吐、感頭重身重或身腫、手足易冷。
寒濕宜吃:煮飯時加數片生薑,要保留薑皮,沖生薑紅糖水,或用1小塊陳皮焗水飲。
請點擊下圖了解吃甚麼紓緩寒濕或濕熱?
調理脾胃自製米水
另外也有調理脾胃的簡便法,可自製米水。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解釋米水是屬性平和的保健飲品,紅米、白米平和正氣,生薏米健脾。米水的好處主要調適脾胃,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痰濕內盛的體質,常感易倦、浮腫或難瘦的人可用米水調理身體。
按圖看米水做法及功效:
另外,春天也要注重養肝,註冊中醫師陳圳堅(Jimmi)建議春天飲食中應「省酸增甘」,若肝氣鬱結,肝火上升容易損傷脾胃,多出現頭痛、頭暈、眼紅、口乾、口苦、便秘的問題。
按圖了解春天應戒口食物:
幫助肝氣疏泄、運行、發散,增強脾胃是春天飲食的養生之道,免春困來犯。
1 少吃酸的食物(山楂、梅類、柑橘等)
2 戒食動物肝臟壓抑肝氣旺盛
3 少吃生冷食物、少喝凍飲,以免傷脾胃,造成身體痰濕過盛。
4 少吃甜食,免痰濕過盛。
宜適量進食薑、蔥、蒜等助肝氣疏洩,或健脾益氣的甘味食物(蜂蜜、番薯、淮山、栗子、大棗等)可防止肝氣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