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滾瀉|煮麵煲粥易瀉1關鍵 筷子/掃油有冇用?專家3招防泡泡溢鍋

撰文:鄒家鳳
出版:更新:

淥麵、煲粥、煮水餃,最易滾瀉(溢鍋),尤其加蓋煲煮時,常弄得狼狽不堪。網上有不少防水滾外溢的秘技,有人話湊效,有人認為得啖笑。今次《香港01》「01教煮」記者便實試2個簡單方法:加筷子、抺油,還請教了香港大學化學系袁美恩博士講解箇中原理和最佳防溢方法。

滾瀉溢鍋原因|煮麵比煲湯易瀉1關鍵

煮麵煲粥最易滾瀉,但燙青菜卻沒這情況?原來當中最大關鍵是「澱粉」,餃子、意粉、粥都含澱粉成分,當水沸騰時,溶解在滾水中的澱粉便會形成泡沫。袁博士解釋,這是因為水從液態轉變為氣態,即水蒸氣。澱粉在烹飪過程中會糊化(Gelatinization),形成泡沫的外殼,這個外殼穩定了泡沫的結構,使其不易破裂。因此,當含有澱粉的食物煮沸時,這些穩定的泡沫會積聚起來,增加了溢出的風險。

電陶爐清潔|滾瀉食物污漬洗極唔甩?清潔爐具5招 防意外4大禁忌

實試防滾瀉外溢2大方法

如想把洶湧的泡沫壓下去,除了立即關火或加冷水外,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記者實試了2個方法,看看效果如何?

防滾瀉外溢方法1:加筷子

煲滾水後,放入麵,開中大火。沒有加蓋,只放上一隻木筷子架在煲上。

實試結果:約2-3分鐘,泡沫開始愈聚愈多,直湧至煲頂,徘徊撐住了一會,最後還是衝破防線,溢出煲外。

原理及結論:袁博士謂放筷子的原理,是利用筷子來打破表面的泡沫,從而減少溢出的可能性。但如果澱粉質太多,筷子的效果可能不明顯。若是煲湯,由於湯通常不含太多澱粉,筷子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防滾瀉外溢方法2:煲內邊緣塗油

煲滾水後,放入麵,開中大火。沒有加蓋,在煲頂的邊沿內塗上食油。

實試結果:約2-3分鐘,泡沫開始愈聚愈多,直湧至煲頂,在煲邊卻停止溢出,以為大成功!但再過多30秒左右,泡沫還是衝破防線,溢出煲外。但比用筷子較具持久力。

原理及結論:袁博士解釋,油脂可以形成一層薄膜,阻止泡沫上升,但這個方法只有在初期有效,因為持續的煮沸會將油脂沖走,最終還是可能會溢出。

入廚貼士|即食麵煮過腍?網民分享「返魂」術加1材料回復彈牙!

神奇湯煲 防止溢瀉?

坊間有些湯煲聲稱有防溢功能,我曾嘗試過,煲湯、煲糖水,即使加蓋,泡沫全湧至玻璃蓋面,卻不會溢出,效果真的很神奇!

原理:袁博士表示,可能與設計有特殊的邊緣或蓋子有關,或者有內置的溫度控制來避免過熱。有些煲的蓋子設計有小孔或通氣閥,當內部氣壓增大時,這些孔可以釋放蒸氣,從而減少泡沫的形成。

防止滾瀉溢出3大方法

袁博士還提供了防止溢出滾瀉的其他方法:

1. 可使用更大的鍋子以提供更多空間

如果用大一點的湯鍋,便可防滾瀉情況發生。(資料圖片)

2. 在煮沸時降低火力,讓水緩慢煮沸,減少泡沫的形成。

3. 定期攪拌也可以幫助打破表面的泡沫,減少溢出的風險。

香港大學化學系袁美恩博士(相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