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課程參差不齊 議員要求制訂守則

撰文:陸家輝
出版:更新:

多間高等教育院校於近年逐漸將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學生的學習範圍。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周文港今日(14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口頭質詢,指現時各院校課程設計標準不一,詢問當局會否為國民及國安教育制訂守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教資會於2022年至2025年的三年期定出四大策略,當中包括「全人發展」,透過價值觀教育讓學生建立公民責任感,教資會現時以此標準審視大學建議書及向政府提交撥款分配建議。

政府在4月15日舉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左起)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劉光源、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駐港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副署長李江舟和解放軍駐港部隊司令員彭京堂少將主持開幕典禮。(張浩維攝)

蔡若蓮:大學課程不宜劃一指標

周文港關注,政府會否考慮在下個三年期(2026年至2029年)直接將國民及國安教育個別列為教育方針。蔡若蓮則強調各間大學有不同辦學方針及上課形式,劃一指標或會限制學生獲取知識途徑,不利教學效能。

另外,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留意到,現時獲教資會資助的8所大學,多數是零散安排國安教育相關演講,現場更可能只有20餘人,形容只是「交功課」,又指現時大學問責協議非常寛容,故要求大學提供更精準的匯報,提升課程質素及數量。蔡若蓮回應指,除教資會外,現行機制亦要求大學向公眾問責,又提到每個課程有成效評估,教育局會就相關結果向院校提供意見。

指國安教育非純學習條文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劉業強提到,有部份院校以國安教育之名,實質只單純開辦中華文化或中國有關課程,質疑課程內容參差不齊,建議當局直接加設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法為必修科。蔡若蓮則稱,學科內容及形式屬院校自主範圍,而國安教育並非只學習條文,亦志在建立學生對中華文化認同感以及國民身份認同,強調國家安全範疇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