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成教育樞紐 本地大學教職員不足 議員倡與內地高校合作
撰文:陸家輝
出版:更新: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吳秋北今日(7日)在立法會提出口頭質詢,關注現時本地大學學額有限,教職員及研究人員亦不足,為鞏固本港成為國際高等教育區域樞紐,關注如何推動香港與內地高等院校合作、及兩地院校之間的學歷和資歷互認。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政府重視與內地高等教育的合作,並一直於科研合作、學生交流、人才培育及合作辦學等範疇保持連繫。截至2022年11月,兩地高校進行2320項學術研究合作,香港大學亦正籌建深圳校園。
身兼全國人大代表的吳秋北認為,本地大學應與內地構建長期合作,深化兩地學術研究和教學上的合作,促進本地職業教育發展。
本身是中文大學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的立法會議員黃錦輝質疑,即使合作辦學是促進大灣區內人才流動的重要方法,但他引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就業單位地區分析指,每100名畢業生中,只有0.53%會來港就業。
蔡若蓮表示,年輕人就業選擇受生活配套或人際關係等因素影響,未來仍會加強於大灣區就學的學生來港實習的機會,及加強他們對香港的認識。
積極推動兩地學校資歷互認
至於兩地院校之間的學歷和資歷互認,蔡若蓮指教育局與廣東省教育廳在2019年簽署《粵港資歷框架合作意向書》,並持續與廣東省當局,共同推動兩地的資歷框架合作,至今有8個雙方合作課程獲香港資歷架構認可,未來局方會為粵港兩地資歷架構進一步交流和合作建立基礎,促進更多不同行業的資歷互認。她強調,職業訓練局今年3月於深圳成立內地首個運作中心,強調政府重視職業專才發展。
吳秋北希望政府可更提升本港職業教育的地位。他又指,內地已立法將職業教育等同其他學術教育地位,向局方詢問會否跟隨內地做法,繼而與內地接軌。蔡若蓮表示,局方會繼續透過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和資歷架構督導委員會,加強公眾宣傳,而提升職業專才教育在社會的認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