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深層次矛盾言人人殊 議員四方向解讀

撰文:鄭寶生 周皓宜 文睿 林劍
出版:更新: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近年經常聽到「深層次矛盾」,但所說的是甚麼,卻言人人殊,沒有統一的說法。

《香港01》就住習近平上述講話內容,分別向特首辦、各政策局以及立法會議員提出兩項問題,即如何理解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以及有何對策。特首辦及政策局均沒有回應,而議員的回應亦有多個不同角度,顯示政界對此議題有不同理解。

2005年溫家寶提出 習近平二十大定調

「深層次矛盾」最早在2005年12月由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當年時任特首曾蔭權到北京述職,政府新聞稿指,溫家寶在會面中提到「仍有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但新聞稿未有詳細解釋。

及後在2010年3月,溫家寶在全國人大閉幕後的記者會上,首次詳解何為「深層次矛盾」。當時他表示香港有五大深層次矛盾,涉及經濟、政治和民生,包括:

1. 如何發揮已有的優勢,繼續保持和發展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的地位。
2. 如何結合香港的特點發展優勢產業,特別是服務業。
3. 要利用香港毗鄰內地的優勢,進一步加強香港與珠三角的聯繫,內地的廣闊市場、內地經濟的迅速發展是香港今後發展的潛力所在。
4. 香港人民要包容共濟、凝聚共識、團結一致,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香港今後不僅會在經濟上還有很大的發展,而且還會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循序漸進地發展民主政治。
5. 還有兩點不要忽視,一是注重改善民生,二是發展教育。

近年不少內地官員都提及香港有「深層次矛盾」,而習近平在「二十大」講話中表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將「深層次矛盾」定調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問題。

立法會大會討論習近平講話。(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不同角度探究 聚焦社會結構、資源分配、民心向背

議員回應之中亦多有提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項挑戰,但重點不一,主要分為四大類。

第一類答案,主力點出結構性資源分配失衡,不單止來自勞工界的林振昇、社福界的狄志遠有此看法,營商的田北辰、從事保險業的陳沛良等,亦認為這是癥結所在。

相關文章:議員剖析深層次矛盾 結構性資源分配失衡

第二類答案集中講述經濟發展產生的社會矛盾。城市規劃師出身的林筱魯認為,「深層次矛盾」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利益與理念之間的拉扯與對立,洪雯點出經濟結構單一化和空心化,引起社會多種問題。陳學鋒、陳凱欣等議員亦提出,這是社會發展長期積累下來的問題。

相關文章:議員解構深層次矛盾 看重經濟發展中的社會矛盾

第三類答案試圖從多項社會問題找出解答,認為眾多問題構成社會的「深層次矛盾」。持有這樣意見的有陳仲尼、黃國、李梓敬、周小松等,大部份議員都提出貧富懸殊、房屋短缺、無法向上流動等幾大難題。

相關文章:議員從多項民生問題探討深層次矛盾 最關注房屋、貧富懸殊

餘下的議員集中講述一項重大問題。吳傑莊稱香港人缺乏主人翁心態,認為國家及香港發展無關自己痛癢,對社會有疏離感。容海恩、林琳均集中講到青年向上流的問題,而黎棟國和葛珮帆則集中講到土地及房屋供應失衡。至於林素蔚則特別提出中產困境。

相關文章:議員回應深層次矛盾 聚焦提升歸屬感、向上流、房屋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