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流量少 尹兆堅麥美娟皆認同是好事
根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資料,在港珠澳大橋首日通車共錄得2474架次車流,與2008年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預期的每日車流量9200至1.4萬架次,少約7成。
同為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成員,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今早(27日)出席港台節目時皆認同港珠澳大橋的車流少是好事。尹兆堅擔心車流量突然大幅增加,會使當地居民受影響。
麥美娟表示,大橋通車初期難看到使用情況,加上現時只准許擁有禁區紙的車輛使用。她反而認為大橋初期流量低是好事,解釋指大橋開始時流量較低,讓當局知道如何讓大橋運作更暢順,才慢慢增加大橋車流量,又指不急於在短期內將大橋的使用量增加,擔心北大嶼山公路是否能夠承受。
尹兆堅亦同意車流少是恰當的,指現時青馬大橋在繁忙時間的吞吐量已達八成,如整體配套未做好,突然大幅增加車流量,會使當地居民受影響,客量太多亦影響社區生態,指屯門及東涌居民向他表示憂慮。
對於有貨櫃車的貨量佔大橋車流量低,麥美娟認為與大橋通車較急有關,指貨櫃車因要就物流報價,如計算價錢及合約,所以大橋通車較急令他們未能及時準備。她指,大橋有助貨櫃車到達廣東西部地區,如中山、珠海,有分流作用,指他們之後「自然會選擇」。
尹兆堅認同短期層面上,因大橋通車較急,貨櫃車未能在短時間內調動物流,但指大橋造價昂貴,擔心未必在長遠層面達致合理的車流量,會導致虧本。他質疑大橋長遠而言是否具競爭力,指深中通道就會在未來幾年通車,屆時經該通道到達東面比經香港更快,但造價較便宜,預料收費比大橋便宜。此外,他表示對未來珠三角的佈局變化擔憂,指國內十年前考慮的「前舖後廠」已改變,擔國內整個格局變化對大橋的需要性會否因此減少。麥美娟則反駁,指現時已有不少發展商搬往珠海,而非深圳,再加上大灣區發展,涉及其他內地城市,因此不擔心大橋沒有用處。她亦表示不擔心未來政府會否需要補貼大橋,指如以通車初期幾日的流量估計未來會否虧本是太急,沒有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