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范國威批專責小組遺漏 東大嶼人工島未計算成本
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公眾諮詢今日(26日)結束,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亦於早前向特首林鄭月娥提就大辯論內容提交「初步觀察」。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則聯同環保觸覺等多個團體及學者發表「民間版初步觀察」,觀察指出,專責小組收集民意中有6項遺漏。范國威批評,專責小組對民意的觀察充滿遺漏,辯論過程亦只用「點心紙」將市民可支持的土地選項,縮窄到可控制範圍之內;觀察又指,在辯論過程中,專責小組一味誇大東大嶼人工島填海的好處,但就沒有提供資料予公眾考慮建成人工島所需花費的交通基建成本,及極端天氣下的風險。
「民間觀察」對專責小組就土地大辯論的觀察,提出6點反駁。其中,專責小組認為市民認同本港欠缺1200公頃土地,民間觀察指,該數字基於《2030+》規劃綱領,而該綱領尚未有最終報告,人口估算也備受質疑。范國威指林鄭早前在facebook直播中未有回應主流民意,對單程證來港人口問題的質詢,反而在大辯論中,不斷將未來人口估算推高到920萬,以強推東大嶼人工島。
民間土地資源小組成員任憲邦表示,超級颱風「山竹」來襲期間,梅窩碼頭完全被淹浸,而且早前同為人工島的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亦有相同情況。他質疑,東大嶼人工島建屋的觀念上根本不能接受,因當中涉及島上設施在極端天氣下的承受能力,及維持70萬人所需的龐大交通系統。
立法會建築規園界前議員姚松炎則表示,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對大辯論中的各個選項,沒有列出發展成本,而被小組大篇幅引用意見的團結香港基金所作估算,竟將東大嶼填海的道路成本,以每平方呎為計算單位。他質疑,該計算單位與業內以長度來計算成本的一貫做法不同,認為團結香港基金的估算不專業。
他又指,所有官方及支持政府陣營的團體,至今沒有土地選項的設施造價資料,情況令人難以接受。他擔憂,最後大辯論的結果,會與「元朗天價天橋」相同,即區議會在沒有造價資料的情況下討論,最後到立法會撥款時才發現需耗資17億元。
環保觸覺則表示,大辯論過程中,完全沒有提及需要7項基建,才令人工島建屋的項目得以實行,又形容政府忽視建設人工島時,可能不斷面臨極端天氣,引致工程困難,是「逆天而行」。
香港基督徒社關團契召集人劉志雄則表示,土地大辯論美其名「以民為本」,但其實是「以權貴利益為本」。他指,林鄭在大辯論還在進行時就已「說漏了嘴」稱要填海,而民間有估算,填海項目可能成為支出高達上萬億元的方案,後果是掏空儲備,將原本可用在民生上的香港人血汗錢耗盡。他形容,政府做法是「打香港人主意,想打爛香港人錢罌」,用以配合政府背後的財團權貴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