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改革|洪雯:公務員要摒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思維 主動作為

撰文:文維廣
出版:更新:

立法會選委界議員洪雯認為,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向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率領的香港財金系統領導班子,提出香港要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是指未來本港要利用三中全會決定給予的機遇,作出制度性的改革。尤其公務員體系,更要摒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維,拿出改革的膽識來。

她又指,特區政府正面臨千億財赤,財政儲備萎縮,未來極需在制度上拿出改革的勇氣,包括檢討房屋政策、福利體系,主動作為,達致開源節流的目標。

夏寶龍(右)會見陳茂波時,強調香港要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政府新聞處)

洪雯指,中共三中全會剛閉幕,陳茂波便率團上京,並與夏寶龍會面。夏主任期間要求特區政府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強調香港要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她指,特區政府官員上任兩年,在完善架構、修訂法例等方面都交出了亮麗的成績表,接下來的要務,是利用三中全會決定給予香港的機遇,作出制度性的改革。尤其是公務員體系,要摒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維,拿出改革的膽識來。

洪雯指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並不是要香港與內地660多個城市一模一樣(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機械化跟從內地步伐 是一種懶惰

她指,三中全會通過《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決定》,提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並不是要香港與內地660多個城市一模一樣,更不是把香港的規則與機制,調整如大灣區的城市同出一轍。她強調,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如果只是機械化地跟從內地步伐,可能是一種懶惰。

思考有甚麼是內地城市不方便或不能做 但香港能

洪雯認為,香港要思考清楚,國家面對今天的國際地緣政治環境,需要香港做些甚麼,是內地城市不方便做,或者做不到的?舉例在金融市場上,香港行之有效的互聯互通機制,包括股票通、債券通等,既將內地資金透過香港投資海外市場,也讓海外資金通過香港引入內地市場,同時壯大本地股債市場。一舉三得,是香港運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完滿體現,非內地任何一個城市可比擬。

洪雯指香港的定位是發揮國際化優勢,助力大灣區城市對接海外

善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實現改革惠民

她強調,香港的定位,是發揮國際化優勢,助力大灣區城市對接海外,不只勝任「超級連繫人」,更要投入「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為內地與全球企業提供高增值作用。她又舉例,指香港原有藥物註冊制度,新藥必須在36個地區包括歐美、內地,至少取得2個「藥劑製品證明書」(CPP),方能在港註冊及使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設立全新「1+」機制,精簡程序,治療嚴重或罕見病的新藥CPP證書減至1個,有助內地藥物來港注冊。她指,此項醫療改革,也是運用了「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手段,幫助內地藥物走向海外市場,同時增加本港可選用藥物數量,有助降低本地藥價,對市民而言是雙贏。制度改革,得以惠民。

洪雯認為政府的「搶人才」計劃要更具針對性。(夏家朗攝)

更具針對性吸納高端人才

另一方面,三中全會決定涉港澳條文中,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她指,2022年特區政府制定「搶人才」計劃,至今已有13萬人抵港,而要吸納高端人才,更重要是堵漏洞、增服務。

堵漏洞方面,她認為是時候精挑細琢,把「搶人才」計劃進行針對性的、成功率更高的修整。首先,年齡方面,要思考是否60歲以上人士也一併歡迎、是否要展開就業領域配對等。她解釋,現在人才來港,最大就業領域是金融和商貿,惟此兩領域並不缺本地人才,因此出現很多「高才通」抵港後,反映不容易找工作。當局要考慮,未來是否要定向針對本地缺乏人才的領域作招募,而非漁翁撒網式地推行政策。

增服務方面,外來人才更需要細緻的服務和幫助,如找住房、子女求學等,類似保姆式的服務,建議政府未來要建立廣泛的網絡系統,善用本地社團、NGO組織、慈善機構等各方力量,聯絡新來港人才,幫助他們適應香港生活。而政府的「人才辦」 ,要主動向新來港人才,提供可靠權威的信息,同時打擊黑中介,撥亂反正,幫助人才融入香港社會,讓他們真正成為香港社會的一員。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