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界某樹林邊,有幾間簡陋的房屋。星期一至六,這裏一片平靜。每逢周日,在蜿蜒的小路便可聽到那邊傳來音樂聲和卡啦OK聲。在這裏,這班來自菲律賓的女子不需要再擔心天橋上或公園有沒有空地。無論天陰天晴,下雨嚴寒,屋內色彩繽紛依然;工作再辛苦,假日仍有這個聚會、唱歌跳舞、玩遊戲的空間。這是幾群菲傭避世的小天地,有時亦是一些合約被終止的外傭的暫居之所。這裏名叫Beautiful Ladies Club。攝影:高仲明,撰文:呂嘉麗,編輯:徐尉晉
Beautiful Ladies Club每個周日,都聚集十數、有時上廿個的「Beautiful Ladies」,他們大概三年前開始,每個周日便在這裏。 這群Ladies,大多是20多或30來歲的菲傭,來了香港幾個月至二十多年不等。這裏有兩間房,其中一間有三張雙人碌架牀,另一間房有一張碌架牀,屋間內的牆壁全部塗上了淺藍色的油漆。客廳每面牆要不貼有立體牆花、掛上畫作,便是掛上大紅色的聖誕襪了,屋內的七彩顏色跟港人鍾愛的淨色裝修完全相反。(高仲明攝) 第一次探訪他們,是平安夜的下午,他們準備了一些家鄉菜,交換聖誕禮物,全部人都穿着紅色上衣,有些一起躺在牀上,有些坐在牀角聊天。(高仲明攝) 他們平日工時長,每到周日便想休息。但若然在室外環境,很難舒適地躺下。在Beautiful Ladies Club,大家都可以盡情睡。(高仲明攝) 跟至親分隔兩地的她們,時常在視像通話。(高仲明攝)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獅子山下》2017《孤島》一集,「Beautiful Ladies Club」多次被提及,也是其中一個拍攝場景。劇本真人真事改編,而Beautiful Ladies Club也真實存在。平安夜,劇組到現場放映。(高仲明攝) Beautiful Ladies Club一角擺放了十數個行李箱及紅白藍膠袋。它們有些是個人物品,有些是待寄家鄉的禮物或用品。外傭在僱主家有時連自己一張牀也沒有,更莫說儲物空間,於是不少外傭也會合租地方放置物品。(高仲明攝) 除夕夜,大家圍在一起吃火鍋。跟我們一樣,也吃肥牛,芝士丸,餃子,點豉油,沙爹醬,或者點近年也在香港流行起來的的老乾媽辣椒醬。在菲律賓,他們沒試過火鍋,在僱主的家學過後,有時也會跟着做。「因為大家都累了,不想煮飯。」Witni解釋。(高仲明攝) Beautiful Ladies Club 也是互助傾訴煩惱的地方。(高仲明攝) Kagome(左)和Uno(右)已經一起了四年。問她們維繫愛情有何秘訣,Kagome說,我們就像卡通片Tom and Jerry,「Keep fighting」。吵過了,最後還是一起。(高仲明攝) Witni曾在酒吧唱歌,最喜歡唱Whitney Houston的歌。後來聲帶壞了,她用了數年時間治療。她沒再在酒吧唱歌,但Beautiful Ladies Club也是她另一個舞台。她的嗓子帶點滄桑感,唱到副歌時,頸上的筋凸現上來,不知傾注了多少感情。(高仲明攝) 他們跳舞,狂歡,歌唱,有時是為了離別。菲律賓人的群體總是人來人往。菲律賓有約一億人,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都在海外謀生。不少菲律賓家庭,半生人也跟家人分離兩地甚至三地。即時是家傭,也不時會轉換地方。那裏都是家,那裏都不是家。(高仲明攝) 約七年前,Witni在朋友的聚會中認識了同是菲律賓籍的Tatang。一次Witni因為喝了不潔淨的水,食肉菌吃掉條腿上四分之一的肉。Tatang那時候每天照料她,打動了Witni。當時Tatang已64歲,Witni才43歲,Witni想,雖然兩人都不再年輕,但可以互相照顧,像家人一樣,那時Witni便知道,可以跟這個人過下半生。(高仲明攝) 第一次探訪他們,是平安夜的下午,他們準備了一些家鄉菜,交換聖誕禮物,全部人都穿着紅色上衣。(高仲明攝) 連聚會的時候也吃中式甜品——湯圓。她們都喜歡吃中式菜,只是有時在香港實在難有時間和地方煮菲律賓菜。(高仲明攝) 他們準備了一些氣球,我以為吹漲後要掛起來,怎料Witni扎個結後便往頭顱撞,「嘭」一聲,氣球爆了,記者嚇倒,Witni開懷大笑。(高仲明攝) 第一次進來,記者的第一個感覺是:好豐富的色彩。(高仲明攝) 「這Beautiful Ladies Club永遠長存,對我們來說。但當有一個人離開,便有另一個人來。就是這樣。」Witni說。(高仲明攝) 「她是我們的媽媽,又是我們的小丑。」Vel這容形容Witni。(高仲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