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董事令」殺到 近400間上市公司未達標 業界︰象徵意義有啲
「Woman Is Coming」,今時今日講人權,更講女權,皆因沒有哪個領域是性別專屬,就連本港上市公司都不例外。港交所(0388) 新修訂的《企業管治守則》要求上市公司不許「全男或全女班」董事,今年底前須委任至少一名不同性別的董事。
目前,本港近400間上市公司董事局仍然「缺女」,原因何在?《香港01》發現這些公司多數屬於兩類公司。有業內人士認為,即使落實「女董事令」,對企業管治並無必然幫助,形容「象徵意義有啲,實際意義不大!」
由「Me Too運動」到「同性婚姻合法化」,「性別多元化」、「女權崛起」等議題今時今日早已不再小眾,漸漸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乃至企業管治。但綜觀世界各地的上市公司,絕大部分的董事會都是由男性主導。
多地行董事會性別配額制 港近400間公司仍「缺女」
為達到性別多元化,各地的交易所爭先恐後引入董事會性別配額制度,包括挪威、英國、德國等。美國則就走在最前端,納斯達克交易所規定上市公司董事局必須至少有兩名多元化董事,當中應包括一名女性,以及一名少數族裔或「LGBTQ+」人士。即使一向被視為「父權社會」的印度,當局亦有規定上市公司董事會需至少有一名女性。
至於香港,港交所(0388) 早在2022年實行新修訂的《企業管治守則》,新上市的公司不許「全男或全女班」董事,而已上市的公司則要在今年底前委任至少一名不同性別的董事,執董或非執董均可。
眼見「女董事令」死線「殺到」,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潔鏇早前呼籲仍是「全男班」的董事會必須把握時間,盡快委任首名女性董事。港交所向《香港01》表示,目前仍有14%本港上市公司仍是「全男班」董事。按本港上市公司數目2,624間計,即「全男班」董事的公司還有近370間。
國企、央企男人「話事」 黨員身份或成掣肘
《香港01》發現,這些上市公司多是內房相關企業,以至國企及央企。先說內房,除了正在清盤的上市公司,24間內房之中,10間僅有1位女性董事,7間更是「全男班」,包括雅居樂(3383)、中國奧園(3883)、上置集團(1207)、中駿集團(1966)等,女董事比例只有綠景中國地產(0095)達到真正「平權」,即男女比例各一半,其餘均是低雙位數。
內房「全男班」並不意外,始終是傳統由男性主導的行業,況且現時內房朝不保夕,不少董事「跳船」,包括碧桂園(2007)、旭輝(0884)、花樣年(1777)等,要任命新董事並非易事,若果再要求特定性別,恐怕難上加難,畢竟董事是公司的高級管理層及營運者,有權為公司的發展方針及日常事務做決定,理論上沒有一定資歷不能勝任。
至於國企、央企又是怎麼一回事?中交建(1800)、中國中鐵(0390)、招商銀行(3968)、大唐發電(0991)、中國稀土(0769)、中國鐵塔(0788)、中國財險(2328)等企業均沒有女性董事,情況與「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說法有別。
其實,早於2020年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報告便提到,內地央企高層幾乎清一色全是男人。在非金融類央企領導層之中,男性有761位,女性則只有41名,佔總數的5%。在這41名女士之中,沒有人擔任董事會主席,只有兩間公司的執行董事由女性擔任。而在金融類央企領導層方面,男性有217人,女性亦只有16人,佔總數的6.8%,當中僅有兩人擔任董事會主席。
中國女性尚未能完全打入央企高層,女性董事難覓,再加上「黨員」身份亦成一掣肘。以中國財險為例,董事會10位成員有7位是黨員身份,只有3位獨董未披露其政治身份,其餘均是黨員。
雖然國企、央企並沒有硬性規定董事會成員必須為黨員,但有熟悉內地商法的知情人士指出,在國企工作不入黨是被允許的,但可能會阻礙到個人的晉升。通常來說,國企的領導大部分人都是擁有黨員的身份,即央企、國企高層「默認」是黨員。
如此看來,倘若在港上市的國企、央企要想尋覓女董事,亦不是隨便一位有工作經驗的女性都做到,「黨員」身份可能是「不成文」規定。然而,中共黨員中女性比例亦不高,據中共黨內統計公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9,918.5萬名,女性黨員只有3,018.5萬名,佔總數30.4%。
恒生董事局最有「女人味」 比例達八成
相較黨領導的內地企業,港企或外資公司自由度更高,企業管治方面著重「性別多元化」。新世界發展(0017)、長實(1113)女性董事各有6位,所佔比例分別達到35%及37%,但本港最多董事的上市公司新鴻基(0016)則只有兩位女性董事,所佔比例為10%。
要說最多女董事的上市公司,就非恒生銀行(0011)莫屬,該公司女董事比例達到80%,有8位女性董事,冠絕全港。其母企滙豐(0005)女董事比例亦達到50%,有7位女董事。
有趣的是,有研究稱銀行「女人味」 濃利好營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2017年研究報告中指出,女性董事會成員比例較大的銀行,其資本緩衝水準較高,不良貸款率較低,對金融壓力的抵禦能力較強。
按其說法,女董事越多,銀行不良貸款率越低,但這真的是事實嗎?《香港01》發現,最多女性董事的恒生銀行,去年年底不良貸款率達2.83%;相反沒有女董事的招商銀行(3968)不良貸款率較同行低,去年年底不良貸款率僅為0.95%。
獨董難「獨立」於大股東 性別並非關鍵
雖說不良貸款率與女董事比例並不能「畫等號」,但為進一步提升女性地位,類似IMF的報告不計其數,從企業管治角度,於董事局限定某性別董事數目,又是否有實際裨益?
曾擔任多間上市公司董事、東方滙財證券董事總經理蕭恕明認為,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在今年年底前委任首名女性董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女性平權,但對企業管治並無幫助,形容「象徵意義有啲,實際意義不大!」
蕭恕明續指,董事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理應有崇高地位,有權發佈公告、聯繫交易所等,但目前本港不少上市公司主要是家族生意,公司的大股東擁有51%或以上的股份,有絕對「話事權」,董事只能執行股東「意志」,否則可能被「DQ」,因此股東性別並不是公司管治的關鍵。
對於「女董事令」,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日前發文亦指,做法沒有意義,約90%的香港上市公司都有控股股東,他們有權投票選出獨董,認為獨董獨立性和能力僅取決於控股股東的意願。即使優秀的獨董也是受制於控制公司的個人、家族或政府。
死線逼近 本地上市公司「臨急抱佛腳」
那麼家族經營的上市公司是否較難尋覓女性董事,蕭恕明表示,他們傾向於找相熟的人士擔任董事,較少提名「街外人」,同時要熟悉上市公司條例或是專業人士,可能需要在其他公司的董事中尋覓,但他認為,聯交所早在2022年提出「女董事令」,時間寬裕,在執行上應沒有難度,除非「唔用心搵」。若過了今年還是未能新增女性董事,公司或會被聯交所譴責,甚至採取進一步行動。
距離死線不足半年,這近400間公司不少已委任了第一位女董事,例如富臨集團(1443)、恒基發展(0097)、萬順集團(1746)、寶尊電商(9991)、順風清潔能源(1165)、移卡(9923)等。這些剛委任的女董事大約在40至50歲左右,大部分由公司管理層「上位」,又或是會計師等專業人士。
至於還未有行動的其他本地上市公司,例如佳寧娜(0126)、TVB母企電視廣播(0511)、米蘭站(1150)、美麗華酒店(0071)等,《香港01》向他們查詢相關事宜。佳寧娜獨董及提名委員會成員張華峰向記者表示,自己不清楚「女董事令」,但相信「應該唔難搵」。電視廣播則指,正物色女性人選,並在今年前委任為董事。
假如在「死線」後仍未符合性別多元化的規定,有何後果?港交所回覆《香港01》表示,有關規定在2025年生效後,只有單一性別董事會的發行人將被視為違反《上市規則》。正如其他違規情況一樣,將會按既定機制處理。
港交所又指,近月已積極與不同公司聯絡,所有公司都已承諾會在期內符合要求,預計陸續會有更多新的董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