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牌虛擬資產平台港暗度陳倉 01實測開戶成功 律師指法理仍難禁

撰文:鄭文玥
出版:更新:

虛擬貨幣炒風甚囂塵上,本港也加入「戰團」引入監管制度。時至月初,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發牌過渡期結束,無牌或未被視為持牌平台本都應已結束香港業務,不料卻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過渡期結束已近1個月,仍有個別國際平台未離場,僅靠一頁彈窗聲明「擺門面」。

《香港01》實測應「離港」的幣安(Binance)、OKX、Bybit等國際大型平台,發現幣安運營依舊,用本地IP地址及香港身份證即可註冊新戶。也有平台如約不對港人開放,但可在港以內地身份證註冊。業界呻散戶冒險選擇在港無牌機構,是被交易產品豐富而吸引,是「用腳投票」結果,直言「如果監管結果,是讓持牌交易所沒有競爭力,則也不可稱之為成功」,並稱港打造全球Web3中心,需多家持牌交易所共建。

強制發牌制度伊始,市場其實對於全球頂尖平台來港,頗具期待,可惜一度被視為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幣安(Binance),就遺憾缺席,壓根未有遞交申請,理應在6月前結束香港業務。事關6月1日起,所有在港營運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均須根據《打擊洗錢條例》獲證監會發牌,又或屬「被當作獲發牌」的申請者。

幣安無申港牌  記者實測仍能在港開新戶

如今打開幣安官網,率先彈出的便是「頭盔式」聲明,明言產品與服務不適用香港居民,網頁任何內容也不得解釋為對香港任何個人的邀請。可若真想「拒之門外」,彈窗完畢,就應攔截止步,但實情是,只需點擊「I Understand(我已知悉)」,網站暢通無阻。

《香港01》通過香港幣安用戶知悉,目前平台仍能實現比特幣炒賣等交易活動,雖然理財類功能,即類比傳統銀行定期存幣等功能被禁用,但非近期動作,早在2022年就已禁止。為印證這種說法,記者本月以本地IP地址,用香港身份證申請新戶註冊。驗證頁可見,以港為來源的選項,仍高掛站內。而從遞交信息,至註冊成功,審核通過不用半小時。

有業界人士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平台非個例,數量不算多,卻集中在「頭部主流平台」,其認為部分平台心存僥幸,甚至有較勁意味,「香港要不要去『奈何』,奈不奈何得了(意即香港要不要、能不能處罰清退此類平台),以及政策清場需要花多大的力氣,都是市場下面需要期待的。」

證監會對此回應稱,一如既往將毫不猶豫地對任何違規行為採取適當行動,但不會就個別事件發表評論,且再次提醒投資者只在獲證監會發牌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上買賣虛擬資產,並查核官網名單。

證監會(SFC)對此現象回應稱,「一如既往,證監會將毫不猶豫地對任何違規行為採取適當行動」。(蘇煒然攝)

撤港平台「聽話」阻港客  惟內地證件仍行得通

今次向港遞交申請中,最「重磅」的兩家,應屬OKX與Bybit,輪流坐陣全球第三大虛擬資產平台「寶座」。過渡期結束前一周,卻齊撤回申請。OKX指自5月31日起,將依法規要求停止為香港用戶提供中心化虛擬資產交易服務,之後港戶只能提幣。Bybit也指,旗下附屬公司Spark Fintech Limited將暫停香港平台上除客戶提款外所有產品和服務。

《香港01》本月內試圖註冊兩間平台。OKX官網就明確香港不在註冊範圍,無法選中香港為地址,而Bybit官網則直接顯示IP地址位於受限制地區,無法在頁面進行任何點擊操作,確實「言出法隨」。

但「聽話」離港,也非「鐵板一塊」。不少交易平台主動撤回申請,有傳聞指原因是港禁平台母公司對內地用戶開放。內地已全面禁止虛擬資產交易,但事實是經港仍可做到內地客生意。據記者測試,OKX雖禁選香港為地址,卻可以中國為地址註冊,支持內地身份證驗證,且以本港IP地址即可完成。而Bybit在撤回申請的一周後,也突宣佈擴展服務範圍擴至中國僑民,同樣支持內地身份證驗證,只是本港IP地址不可用,需「翻墻」至海外。

律師指倘無在港經營及宣傳 法理難禁客戶自甘風險

本港發牌制度生效下,平台未遞交申請,仍照收港客,又有無牌平台在港做內地生意,是否違法?畢竟證監會有言在先,於6月1日前,相關平台須有序結束香港業務,否則屬刑事罪行。

林余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余沛恒就表示,需先釐清在港未拿牌的兩大後果。一方面,未持牌平台不得在港經營。「經營」的定義非單一標準,可能包括在港有辦公場所、有主要從業人員或管理層等。另一方面,未持牌平台不得主動對香港公眾做出市場推廣。但如若港人,不是受市場推廣,主動在海外交易所開戶交易,「法理上是禁止不到的」。

換言之,只要交易平台没有在港直接「經營」及「推廣」,則難以禁止。余沛恒舉例,就像魚生美味,也可能引致腹瀉甚至致癌。假如本港保護市民,禁魚生流入,卻不可能阻止去他國食魚生的市民,只要供應商未在港經營,也不對港人做市場宣傳即可。他直言,證監會已盡提醒義務,沒必要再「將手伸長」去海外監管公眾自甘風險的交易。

林余律師事務所管理合夥人余沛恒。(受訪者提供)

持牌平台提兩招籲鬆綁 監管不應令「乖孩子」吃虧

法理雖未禁止,但若監管的保護,反成為投機「溫床」,業界擔心最終只會令「乖孩子」吃虧。

作為本地僅有的兩間持牌交易所之一,Hashkey首席運營官翁曉奇就指,此前部署拿牌時,成本高達幾千萬美元,如今成本雖有所下降,料申牌全流程也需費數千萬港紙。他表示,再多宣傳持牌交易所安全合規,散戶仍青睞不持牌交易所,本質在於不持牌交易所可以「打新」、可以做staking(質押),可選擇的幣種多,這是散戶「用腳投票」的結果,因此期待放寬可交易產品的範疇,給予散戶更多選擇。

另一邊廂,機構投資者需與散戶分而視之,翁曉奇呼籲證監會為機構投資者「鬆綁」,他直言,香港「不是一個散戶市場」,以機構為主導。市場擔心高倍槓桿會令散戶損失,但可考慮開發低倍非投機的、專注比特幣等成熟幣種的產品專給機構投資者,風險將較為可控。

他坦言︰「如果結果是讓持牌交易所沒有競爭力,則也不可稱之為成功,希望在保護客戶安全穩定的前提下,上線更多資產,避免只能交易比特幣及以太坊的局面。」翁曉奇希望有多家持牌交易所共同建設革新,讓香港真正成為全球Web3中心。

Hashkey首席運營官翁曉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