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領導跨國研究揭驗生物標誌物 可識別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病風險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為非糖尿病患者的兩倍,惟目前臨床上仍未能準確識別出高風險群組。香港中文大學領導的跨國研究發現13種生物標誌物,可更準確識別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中生物標誌物NT-proBNP表現最突出。

中大醫學院何善衡糖尿科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馬青雲指,下一步將會系統地比較不同的預測方法,以找出將糖尿病患者進行風險分類最有效方案,並指一旦確定生物標誌可準確預測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病風險,臨床指引將會被改寫。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小心便秘時突然增加的腹壓。 (圖片:shutterstock)

由中大、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瑞典隆德大學領導,全球11個國家共23位專家進行的跨國研究,早前透過檢測血液中的蛋白質,發現測試13種生物標誌物的水平,可更準確識別糖尿病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結果剛在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旗下的《通訊醫學》(Communications Medicine)發表。

研究人員全面回顧9,000多項於1990至2021年間發表的研究,檢視多項預測糖尿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病的指標,並比較了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患上和沒有患上心血管病的兩類患者間的差異。

研究人員於195個生物標誌物中,發現了當中13個標誌物與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相關,其中預測表現最突出的是NT-proBNP、肌鈣蛋白T (TnT)、三酸甘油酯-葡萄糖 (TyG) 指數和冠心病遺傳風險評分 (GRS-CHD)。

生物標誌物NT-proBNP表現最突出,此目前用於監測病人心臟衰竭的狀況。研究團隊在多項研究中發現,體內 NT-proBNP 水平愈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愈高,而其中一項涉及16,000名患者的研究更發現,NT-proBNP每增加一個標準差,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率就增加64%。

論文共同高級作者、中大醫學院何善衡糖尿科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分泌及糖尿科主任(學術)馬青雲指出,下一步將系統地比較不同的預測方法,以找出將糖尿病患者進行風險分類的最有效方案,若確定生物標誌可準確預測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病的風險,臨床指引將會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