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學習古老紡紗工藝 編織出「慢思活想」節奏

撰文:伍進權
出版:更新:

現年26歲的劉宜釧是本地手工紡紗工匠,她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職,而她認為自己的天職,就是紡紗和編織。透過紡紗和編織,宣揚「慢思活想」外,同時感受工藝最原始的面貌,打破機械生產的限制。宜釧亦相信能借此創出另一片天,擺脫昔日生活。於是她全心投入工藝,「慢活」出屬於自己的天職來。
攝影:黃寶瑩

「物件背後的故事才最吸引。」而劉宜釧的故事,則源於《睡美人》內薔薇玫瑰公主被紡紗機刺傷的一幕,她回憶道:「兒時覺得機器(紡紗機)非常神秘吸引。直到近年學習手工紡紗,才意識那是一台紡紗機,驚覺自己正從事兒時所愛。」

尋根究柢 探索毛線背後的故事

雖然興趣未必一定會成為事業,更何況是早被機械淘汰的手工技術?但宜釧對針織工藝的執著,驅使她不斷發掘毛織製品的過去和發展的故事。「以前我就非常喜歡編織,見識到毛線的種類、材質、選料和色彩,令人非常着迷。於是我忽發奇想,猜想有沒有人手製作紗線的可能。」

後來她發現若要使理想成真,便得遠赴台灣。她解釋道:「當時香港沒有相關的課程和資源,因此我便到台灣學藝半個月,學習使用紡紗工具。」除此以外,她還不時抽空往返台灣,遊覽花蓮、宜蘭和台東等地,參考當地原住民紡紗編織技術,尋根究柢,發掘不為人知的紡紗故事。

我卻希望通過紡紗工藝,提醒人並非「賣給」大財團的靈魂,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
劉宜釧
據宜釧講述,紡綞是最原始的紡紗工具,可隨身攜帶,至今仍是少數原住民族的隨身配件

從規律求變 織出個人化的完美毛線

根據相關紡織歷史記載,宜釧所使用的紡綞(Drop Spindle)製紗方法最為原始,有近九千多年歷史,是古埃及人紡製布料時的必備工具。至於《睡美人》裏所出現的手動紡紗機,在中世紀初才傳入歐洲,走進量化生產的紡織時代。紡紗的原理萬變不離其宗,宜釧解釋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步驟,包括:選料配色、梳毛、紡線和定線。只要在每個步驟之中加上少許變化,就能輕易創造出意想不到的驚喜。色澤和質地向來是紗線的靈魂,單是選料配色,混合條子纖維的階段就叫宜釧大為興奮。她表示:「單是配搭不同色彩條子的過程已令人着迷。親手製作紗線的好處,就是可以親自選料配色,挑選優質纖維來紡製紗線。」

手工紗線的顏色和材質多變,適合用作織製色彩和材質豐富又立體的布料。

宜釧先將幾種不同條子從淨色毛團捻開,攤平一看效果,若然配色吸引,便會為條子進行梳毛。梳毛的功能,是同時梳理幾款條子,直到條子合而為一,摻進不同色彩。宜釧解釋:「就連在街市買到的玉米纖維或從國外訂購的大豆、麻和玫瑰纖維等,都能拿來紡紗。」

毛梳的功能是借梳順條子纖維的過程,同時混合不同色彩和材質的纖維條子。

轉出「慢活」態度 予人一絲喘息空間

雖然,手紡紗線的生產速度與機紡的差天共地,但這正是驅使她復興手工紡紗的其中原因。宣釧說:「手紡線與機紡線的最大分別,在於以上效果一定用人手製作才能做到,而且機紡紗線的製作過程之中,可能會摻入化學物或不明原料,刺激皮膚,而手工紡紗就能避免以上問題。」

據宣釧的經驗,製作一綑藝術毛線最少花上1小時,但她認為工藝的價值並不在追求「快靚正」,反而在於可令人脫離急速的生活節奏,釋放心扉,在急不來的紡紗過程中獲得喘息空間。她說:「手工紡紗效果會隨心意行走,邊做邊想,令人專心構思不同配搭和紗線的關係,效果千變萬化。同時手工紡紗能令人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她認為手工紡紗是門絕對「急不來」的手藝,即使快手快腳趕製毛紗,效果也只會跟原本的構思南轅北轍。

因此,「慢思活想」便成為宜釧最喜歡的字眼。她補充:「即使這些工藝早被遺忘,我卻希望通過紡紗工藝,提醒人並非『賣給』大財團的靈魂,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做手作就能放鬆自己,享受『慢活』。一路慢慢做手作,可以重找自我,發掘自己真心所愛。」

 

先將紡好的紗線捆於紡綞杆上,再作定線,加熱固型,便算大功告成。
將把條子拉得鬆長,掛於鐵鈎上,轉動紡綞,就能將條子扭成幼線。

復古手工紡紗的精髓,在於過程由人手靈活調控,突破機器紡紗的種種限制,讓人自由摻進款式花巧的線材,紡製出形態多變的藝術紗線。宜釧先把酥鬆的條子纖維捻得幼長,捆在紡綞鈎子之上,再轉動紡綞,令纖維條子捲扭成鬆軟而細長的毛線。只要稍稍放鬆條子,推鬆纖維,就能紡出蜂巢狀疙瘩,或加配一線,便把紗線扭成波浪狀。她說:「製作一綑20克的紗線,大概需花上1小時,只夠用來織製一雙初生嬰兒鞋,而過程最花時間和心機,叫我回想起老師的說話—『將青春都賣了給紡紗』。」

把毛線套於尖頂,固定毛線前端,再捆於紡綞杆上,就能重複紡紗過程,製作毛線。

呼應「天職」  磨練工藝先尋根 

常言道:如要真的聽從心聲,很可能要走孤獨的道路。回顧宜釧的經歷,將興趣變為全職工作,甚至有望將手工紗線發展成本地品牌的關鍵,取決於能否放下種種限制和包袱,主動尋覓機會。

早在2年前,她讀過《如何找到令你喜歡的工作》一書,當中對天職的說明一路植根在她心中。自2016年9月到12月,宣釧不時到訪台灣學藝,沿途反思生活,思量未來路向,其後於市集擺攤,令態度變得更為堅決。

宜釧體會到天職,就是結合個人熱情、發展平台和市場需求3大條件的工作。她說:「如果具備這3項條件,便去實現自己的天職吧。」

手工紗線的顏色和材質多變,適合用作織製色彩和材質豐富又立體的布料。

但在起步初期,她亦聽過多少冷言冷語,但直至學有所成,首次於市集擺攤,賣出自家毛線,才證明手工毛線亦有市場價值。於是,她辭去於主題公園任職近6年的活動策劃兼款待員工作,主力開設工作坊和擺攤,經營手工紡織品牌Reborn Story。

她說:「如果你想做,便去做吧。放手,也能尋覓到另一片天空。可能我喜歡沉醉於個人世界,習慣嘗試不同工藝,全心投入。不論是做手工還是其他事物,就要先『尋根』—認識最原本的面貌,感受最原始的心態,了解箇中歷史文化,不斷進步和吸收,盡善盡美,才能一步一步實踐自己的天職。」

劉宜釧 

看Youtube手工紡紗教學短片啟發,曾遠赴台灣報讀手工紡紗課程,並隨後展開「尋根」之旅。於2016年9月,她更辭去全職工作,再次走訪台灣東部旅遊,順道體驗當地原住民的生活文化,學習手工紡紗編織技術,學藝取經。而且她相信通過工藝,可導人享受「慢思活想」,暫時脫離急速的生活節奏,獲得喘氣的空間。
www.facebook.com/RebornStoryhandmade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