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年輕藝術家「初試啼聲」 感受最真我創作
安迪華荷(Andy Warhol)有句名言 :「每個人都有成名的15分鐘。」名氣可以來得快也去得快,甚至到底會否成名都無人知曉。或者每個藝術家成名前都曾經迷茫,回望那個站在起點的自己總覺得不夠好。然而,那一個他或她,縱然粗糙無經驗,卻擁有着最無包袱的姿態,可以帶來貼近自我的真誠創作。由藝術創庫基金主辦的《初試啼聲》藝術展覧,正是其中一個給年輕藝術家機會展示作品的起點。來到第3屆,今年依舊從芸芸衆多的新晉藝術家中選出8位,集合繪畫丶版畫丶影像、絲網印刷及裝置藝術等不同的藝術語言,自由演繹對政治、自身感受及環繞生活的事物,作出獨特的解讀。
政治與藝術 無法與生活割裂
有人認為藝術是工具,用以反映藝術家的內心世界,或對社會現況包括政治的看法。也有些人認為藝術是純粹的美學,不應功能化地成為傳達訊息的工具。在是次展覽裏,不少藝術家展示的都是反映內心的作品,唯獨兩份作品有提到政治的議題,包括鍾漫容的《官印 - 我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官印 - 更咩嘅說法》以及歐陽俊的《讓我睡》。
前者自製篆書印文,節錄了特首夫人與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的公開講話,以絲網印刷術將印面呈現於宣紙上,再以書法寫成釋義,帶有嘲諷意味,但手法幽默而優雅。後者則製作了六對由黃銅製作而成的乳齒和恆齒,用工具固定著放在舊枕頭上,除了記載着他六歲的記憶,亦戲劇性地紀錄了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的歷史。作品雖與政治連上關係,但兩位藝術家均表示自己對政治不特別敏感,只想表達生活最大感觸之事。正如鍾漫容淡淡然說道:「我沒有特別參與很多社會運動,但當時生活中最觸動到我的就是政治。」
人在異鄉引發的藝術想像
創作與藝術家自身的所見所聞有密切的關係,處身異地時的感受更深。韓籍藝術家權惠景於德國讀書8年,透過繪畫一系列的標示牌、貨櫃等總被忽略的事物,捕捉她當時一份孤獨的感覺,同時對世界叩問價值這個問題。另一位藝術家彭灼楹則以拼貼版畫的方式記錄了她在英國為期半年的交換生體驗。
彭灼楹用紙板、繩及布料等多種物料重塑在異地所見的樹木紋理,亦記下自己的痕跡。至於藝術家黃美諺的作品《Peter Wants to be a Tree》則不論外國或本地,畫作穿梭不同場景,並從日常生活中觀察身邊不同人物的個性面貌,創造出Peter這個角色,將人與地方重新配置,創造出一個個不同的空間,描繪生命之間的關係。
關於歡欣、惡魔與聲音的裝置藝術
不少畫廊為了易於收藏,很多時都偏好繪畫類的作品,但藝術創庫畫廊負責人Fion則強調裝置藝術的重要性,更直言畫廊有責任介紹不同的藝術媒介給公眾。是次展覽展出多個裝置藝術,例如莫亭殷的《人們總說我犯下了惡魔般的罪行》,以自己咀嚼過的口香糖為物料,製作出有如標本的倒模斷指,並以記錄的方式排列展示,引發觀衆的想象空間。
另一個由梁韻妍創作的裝置藝術《Xpect the unXpected》,則以海綿及透明飲管等簡單物料建構出一個可以互動的遊戲空間。藝術家指自己想單純地帶給大家快樂,所以希望觀眾一同參與作品當中。同樣是藝術裝置,藝術家李肇軒的作品增添了他認為很具力量的聲音作藝術語言,他將音樂拆分於六部CD機播放,不但刺激觀衆不同的感官,同時回應聲音在不同空間下所產生的反饋。
展覽詳情
時間:即日至8月20日
地點:藝術創庫畫廊(荃灣海盛路九號有線電視大樓20樓2009室)
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