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啟德體育園建賽道 汽車會冀藉此帶動本地賽車業

撰文:黃樂文
出版:更新:

香港汽車會已不只一次提出興建賽車場,以往的建議選址包括大嶼山和科學園,但都得不到政府支持,餘下的舊啟德機場用地,可說是本地賽車迷的最後希望。
不過,要在這片位置優越的市中心甲級地皮興建賽車場,所遇到的阻力實非同小可。
今次汽車會的建議卻頗有新意,把賽道融入「啟德體育園」設計,經專家初步研究亦覺得可行,或許這是衝破多年困局的一個替代方案。

香港汽車會建議,把未來啟德體育園區外圍道路(紅色節線)設計成多用途賽道。(HKAA)

我們姑且稱這建議為 「替代方案」,事實上,它與汽車會從前提出的建議大為不同,不再堅持興建一個常設的永久性賽道,相反,建議利用未來啟德體育園區的外圍道路,改建成一條「 多用途」跑道,亦即是非單純用作賽車的跑道。汽車會會長余錦基指,「賽道可同時舉辦單車公路賽、三項鐵人賽、國際級馬拉松賽事等不同體育項目,而在沒有賽事的日子,它是一條通往園區的交通幹道。」

現時啟德發展區正公開諮詢,未來的體育園發展藍圖尚未落實。(HKAA)

香港曾經擁有領先亞洲首的賽車文化,余錦基亦曾在不同訪問中分享過自己的賽車經歷。「我20多歲開始賽車,在石崗玩過障礙賽、爬山賽和1/4英哩短途賽等,而澳門東望洋賽道,當年亦由香港汽車會設計,我們亦在90年代舉辦過港京拉力賽等大型賽事。」可惜,本地賽車及後與街道飆車畫上不公平等號,多年來被冠以負面形象,直至近年香港車手如歐陽若曦、方駿宇和李英健等在國際舞臺闖出名堂,加上今 年10月Formula E將會在港上演,政府才重新確認賽車是一項「運動」。

本地車手余嘯峰(中)與兩位賽道專家Simon Gardini(右)和Dafydd Broom(左)到啟德發展區實地視察。(HKAA)

確認賽車是「運動」

既然是「運動」,那要求興建一個合適的「場地」便顯得順理成章。本地車手余嘯峰指,香港比鄰近地區如日本、馬來西亞、星加坡和越南等已慢了一步,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賽車場,而賽車運動其實可帶來龐大經濟效益,他舉例說:「每年與賽車相關的消費是天文數字,但香港車隊都跑到外國比賽,資金流到別的國家,如香港有自己的賽車場,可創造本地賽車業,同時帶動旅遊,吸引多方面資金。」他亦指,香港擁有優良的交通、基建、酒店、物流和稅制,這些都有助發展本地賽車業。余錦基補充:「我們的建議是在體育園融入賽道,不會影響園區的主要功能。即使我們尚未與政府部門正式接觸,但已展開了相關研究。」

未來啟德體育園區的預想圖,若政府接納汽車會意見,外圍可望加入多用途賽道。(HKAA)

期望加入設計大綱

汽車會邀請了兩位分別來自澳洲和英國的專家,到九龍灣啟德發展區進行實地視察,當中包括澳洲賽道專家Simon Gardini,以及英國賽道設計師Dafydd Broom。Simon說:「賽道融入街道的設計在外國早有先例,這方案可讓其他體育項目與賽車在同一地區進行,日後賽道以維港做背景亦十分壯觀。」他預期,這條賽道雖未必符合國際汽車聯會(FIA)的1級賽事,但F1以下的其他賽事如亞洲GT賽和超級跑車賽等都可在香港進行。設計師Dafydd則認為:「這方案絕對可行,現於諮詢期內提出亦是最佳時機,有望融入園區的整體設計,並加入相關設施,如賽事舉行期間通往園區的繞路、賽車維修區,以及控制塔等。」

汽車會會長余錦基(右)年輕時參加不少本地賽車活動,更一直推動在香港興建賽車場。(羅君豪)

對於推動本地賽車,余會長是不遺餘力,在成功把Formula E帶到香港後,興建賽車場便是他的最大願望。他說:「希望香港人可保持對賽車運動的熱情。賽車是任何人都可參與的話動,這條賽道亦不單純為滿足賽車迷而設,它可為有志投身賽車相關事業的年輕人,締造未來職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