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畫間屋看內心 教你如何讀懂人

【藝術治療】畫間屋看內心 教你如何讀懂人
撰文:張碧尤
出版:更新:

早前,填色畫冊大熱,據說有減壓的作用。原來,不僅填色,在人感到情緒困擾時,繪畫亦是紓解壓力的好方法。在藝術治療角度,一幅畫,並不只是物件。臨床心理學家及藝術治療師黃曉紅博士指,當人手執畫筆時,由主管情感的右腦支配,線條、顏色、下筆的位置,都投射了內在潛意識裏的情緒。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可以了解畫中的象徵符號,就可以透視作畫者的內心世界。當然,專業的治療師就可以透過這了解,去進行治療工作。

治療師一般會叫受助者畫一幅包含屋、樹及人的畫,這是源於1948年,美國心理學家John Buck提出從「屋樹人」中解釋個體發展及投射作用的理論。不妨由記者畫的這間屋,讓大家剖析一下畫中潛藏的部分心理狀況。

記者筆下的「屋榭人」圖。(黃寶瑩攝)
記者筆下的「屋榭人」圖。(黃寶瑩攝)

屋的特徵究竟代表了什麼?

筆觸力度:

有力=自信/果斷/思維敏捷/凡事堅持

過度用力=神經緊張、富攻擊性、脾氣暴躁

筆觸無力/輕力:猶豫不決

斷斷續續:情緒化/懷疑人生意義/柔弱順從

外觀:

強調地平線=渴求安全感

線條斷續=生命重整期

破屋=殘缺自我

門:

雙扇門=渴求伴侶雙雙對對

沒有門把/小門=抗拒別人進入內心世界

矮門=表面開放但內心怕人進入

側門=有逃離家庭的傾向

無門=防禦機制/不容別人越雷池半步

窗:

十字窗=開放/打開天窗說亮話

半圓/圓窗=女性化/幻想

百葉窗/半窗簾=有保留/退縮/憂鬱

很多窗=極度渴望溝通

沒有窗=退縮/害怕受傷

因應上述理論的自我分析結果:渴求安全感、抗拒別人進入內心世界、有保留/退縮/憂鬱、猶豫不決、情緒化、懷疑人生意義、柔弱順從。

大家也可試試用這個方法,了解一下自己和身邊人。

不過,黃博士亦再三提醒,雖然投射繪畫法可讓人更了解作畫人的內心世界和需要,但亦只可作參考。尤其未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更不應單靠一般指引,過分詮釋畫作和作畫人的情緒。她建議,若想關心受情緒困擾的家人或朋友,可嘗試一起繪畫,然後互相分享畫作的內容和感受,聆聽他人分享時也可多表達接納、理解,與對方找到共鳴,才是合適的處理方法。當然,問題嚴重就必須求助了。

臨床心理學家及藝術治療師黃曉紅博士(黃寶瑩攝)

黃博士就曾經利用這種藝術治療(Art Therapy)再結合敍事治療(Narrative Therapy)為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受心靈創傷的兒童及青少年進行心理治療,而近期,亦針對青少年自殺問題提供有關的服務。與服務對象圍繞畫作討論, 尋找當中的訊息,讓當事人表達情緒及內在需要,找出個案的特徵,助他們一步步走出創傷。

香港心理輔導專業學院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