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女始祖】《流金歲月》華麗背後 亦舒堅強決絕的真實人生
「什麼時候了?還講亦舒?」
同事們知道我要寫亦舒,一個二個問我為什麼還要寫她,但我當反問她們有沒有讀過亦舒時,答案是幾乎完全沒人讀過。前陣子改編自她的同名作品《流金歲月》推出了數碼修復版本,30年後,作品裡外的她依舊「漂亮」。
撰文:laisinsang
追求愛情,但永遠保持尊嚴。
名人效應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人人都好像認識亦舒的作品似的,但其實只有刻板而模糊印象-才女、言情小說家、女性主義者……這些標籤可能都是她,但可能都不是她。
中學時Y和W的專欄,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寫到亦舒筆下角色的行頭如何講究、亦舒的文字又是如何尖刻,自然吸引少年時代同樣虛榮心重而且cynical的我。一讀發現,果然跟印象中的言情女作家不一樣,她筆下的女性角色,永遠經濟獨立性格自強,雖然人生目標仍然是「尋找理想丈夫」,但她建議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仍然應該保持某種貴族姿態。換句話說,無論最終能否找到,她筆下的人物至少都保持尊嚴。
「港女」的莊敬自強:最佳的報復不是仇恨
亦舒數十年來宣揚的品味和追求的境界,不外是白恤衫襯卡其褲戴勞力士蠔式、擇偶要求才貌兼備的家明、少年時代和邵氏明星勾肩搭背、小說插畫由掬色老師出手,改編作品由鍾楚紅張曼玉主演,比《色慾都市》Carrie Bradshaw的人生更漂亮。
她的世故是百份百布爾喬亞(petit bourgeois)的,她的哲學沒有影響香港社會,但至少影響了粵語樂壇最重要的兩個詞人。Wyman《活得比你好》裏以自愛代替報復的精神,正是出自亦舒-「最佳的報復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發出的冷淡,幹嘛花力氣去恨一個不相干的人」。
雖然亦舒關注只是現實世界的一小部份,更不會打算改革社會,如果多一些香港女性都能做到亦舒筆下女角般莊敬自強,我們的社會應該美好得多。但可惜大部份港女只學了她的物質虛榮,卻忘記她面對殘酷生活的勇敢-「哭要一個人躲著哭,笑要全世界陪你笑。」亦舒這種打落門牙和血吞的做人態度,從小說到現實人生,數十年如一日。
要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極大忍耐……
2013年,亦舒18歲時跟前夫、藝術家蔡浩泉所生的兒子蔡邊村,拍攝了一套尋母紀錄片。母親節被某報渲染成亦舒不認子的新聞,轟動一時。後來何福仁在《字花》為亦舒平反,指出其實離婚之後,亦舒曾經多次請好友西西帶兒子出來相聚;三十年前入院動手術前,遺囑也注明留下遺產予兒子;在紀錄片中,蔡邊村向亦舒表面身份,她仍然笑容燦爛,只是知道有鏡頭瞄準時才推說改天再談。我很能理解亦舒的心情,我跟父親亦已經十年八載沒有聯絡,並非討厭對方,只是各有各的生活,沒有必要來往而已。
別人會怎樣批判她,亦舒不會沒有料到,但固執的她就是堅持她那套「崇高的」生活方式─「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極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釋,絕對是個人才。」她對別人有多刻薄就對自己有多嚴苛,在芸芸香港才女之中,她在精神上注定孤獨的,亦成功將她的寂寞intellectualize為光環。
如果「港女」的定義是multiple的,亦舒窮一生建立的這品種,那麼的「堅」,就算我們學不到或不願意學,都是應該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