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災|鄱陽湖進入極估水期 湖底大面積外露驚現擱淺江豚屍體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今年的持續高溫引發乾旱,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水位持續下降,昨日(6日)提前進入極估水期。除了湖底大面積外露,原本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水生動物亦遭到嚴重威脅,近日就有民眾在鄱陽湖湖灘發現一頭江豚屍體。
《新京報》報道,江西有關部門權威人士稱,雖然無法確定江豚的死亡和鄱陽湖的乾旱有關,但今年以來,鄱陽湖已有幾頭江豚死亡,當中以擱淺原因死亡的居多。

昨日上午8時,鄱陽湖水位監測代表站星子站的水位退至7.99米,提前進入極枯水期,為 1951年有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低水位。對生存其中的水生動物而言,無異於遭遇涸轍之鮒的威脅。

往年汛期是魚蝦的繁殖季節,魚會在水草茂盛的淺水區產卵。然而,鄱陽湖汛期反枯,不僅導致可供魚繁殖的場地減少,水位下降亦導致其種群密度過於集中,不少魚會被困在小水坑之中,除了水會因高溫蒸發,令其無法生存,亦會被水鳥大量捕食。

除了江豚擱淺死亡,大量湖魚也被曬死在岸邊,從數斤重的大鯉魚、大鰱魚,到小鯽魚、河蝦螃蟹都有。

大量湖魚也被曬死在岸邊。(微博@極目新聞)

目前,江豚是長江流域中唯一的淡水哺乳動物,其僅生活於長江中下游幹流及與之相通的洞庭湖、鄱陽湖。作為長江水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長江江豚的種群狀況,是長江水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

雖然江豚死亡的原因有待科學調查確定,但長江流域水變化導致湖水枯竭、水生動物生存空間、生存資源被嚴重擠壓,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目前,極端乾旱對鄱陽湖水域江豚造成的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低空水位壓縮江豚的生存空間,讓江豚不得不游到主航道深水區,無疑會增加江豚撞到貨運船隻螺旋槳的風險。

其次,極旱氣候會影響魚類次年繁殖,魚類種群補充能力會有所下降。因此,乾旱或會導致江豚餌料資源下降,以魚為食的江豚可能面臨著食物短缺。此外,鄱陽湖江豚的繁殖高峰期一般是春秋兩季,目前正處於新生幼豚哺育的關鍵時期,恰逢極枯水位,可能沒法為新生的幼豚提供相對安全的棲息環境,對新生群體產生較大威脅。

目前,當地江豚保護部門已採取應對措施,包括向相關市縣發布江豚易擱淺水域敏感圖、投放小型魚類補充江豚餌料資源、向露營愛好者和釣魚人加大宣傳保護力度等。